董藩:房价应为浮动的波动而不是价格涨跌(图)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12:33  新浪房产

图为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

  董藩:刚才徐老师的观点我听了,其他人的观点没有听全。我随便谈一下,后调控时代是否有,一定是有的,我是基于两种判断的,国家会出台统一的关于住房保障的政策。

  一、当住房保障的问题演化为全社会人人关注的问题的时候,必须有统一的规范出台。

  二、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都带有保障性的,这些是部门的法规,在执行的时候,地方政府会打折扣的,或者是根本不执行的。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例如农民工进程,虽然在农村里面有房,但是在城市中没有房屋,他们的居住怎么解决。如果不管他们就会引发社会的问题。基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到了一定地步后,中央会在更高的层面上表态,也会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我相信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内,国家会有统一的关于住房保障的说法。

  毫无疑问我们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依据和思路是错误的。在原则上是对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是错的,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效果是非常差的。

  从一年半之前,我就不断的呼吁,彻底反思宏观调控,当时没有人听得进去,当时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认为房价是无法控制的,会不断的上涨。在股市没有产生影响之前,有40%的购买力处于观望,当前的股市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连银行的存款都搬家的情况下,房价还不断的上涨,这就说明供求关系出现了问题,如果还不承认的话,下一步市场对我们的报复是很严重的,中央政府也希望将事情搞好,只不过前期的判断是错误的,至少有五个方面判断是错误的,今天就不详细的讲了,昨天的演讲已经讲了。

  我认为是有关的部委将问题搞错了,而且在新浪的博客上写了观点。我批评部委搞错了,如果他认为我说错了,就会告诉我是我董藩搞错了,但是没有人跟我辩论,而且我们用香港的数据进行验证,我们的供应只相当于香港的1/3或者是1/4,我们的房价怎么能不明显的上涨。

  发展到今天,我说不清楚拐点,股市一定会暴跌,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调整。房价为什么会上涨,徐老师也讲了一部分,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市场上供应是受到管制的,需求也是可以调整的,长久下来就会出现需求拉着供给走,就象大人拉着小孩走一样。房价是否会明显的下跌,易总也讲了,理论上房价是不会下降的,除了需求和供给外,还有一点,房地产没有替代品,往往很多的产品出现了替代品后就会产生大的波动。例如摩托车出现后,自行车就被替代了,小汽车出现后,摩托车就被替代了。现在房地产业找不到替代产品,就会出现一种局面,所有的需求不能转移,只能是不断的集中,通过一种产品不断的释放,想改变大的趋势是不可能的,人均的居住面积是不会减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房屋越来越大。虽然现在受到70%90平方米的限制,但是人均的居住和商业办公面积是扩张的,房地产市场跟其他的市场是不同的,我们讲总体宏观市场的时候,例如股票市场,当价格下跌的时候,人人都想将股票抛掉,如果大家都判断股票和房价要下跌,人人都会跑出来,因为在股票市场只要资金不出来,不要说自己有钱,随时几个跌停将资金蒸发掉。但是房地产市场不会这样的,即使房价下跌,只要不交易房屋房屋的价值就不会损失,还会继续的使用。真正影响的只是交易的房屋,所以价格表现一种黏性,就象蜂蜜一样,不会马上掉下来,股票市场就象一滴水马上就会掉下来。

  大家可能会问,如何看待香港和日本,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上有很多的地区,我们说的房地产泡沫就是香港、日本,97年香港回归,很多的港人对共产党缺乏了解,纷纷的移民,加拿大去了40万人,还有很多的人到了澳大利亚,他们就卖房屋,所以有卖的,没有人买。所以对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当时选择了董建华,他在香港是有很大的对立面,很多的中低阶层是不信任他的,他上台后希望争取人心,以前每年建设是2万套的房屋,结果他上台后,希望每年建8万套房屋,加上97的冲击,所以导致房地产泡沫。

  最后,发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表现为浮动的波动,而不是价格的上涨和下跌。

   易小迪:澳大利亚自从奥运会后,连续三年不断的下降。

  董藩:澳大利亚只有悉尼奥运会后下跌的,其他的时间都是上涨的。中国也是平均的上涨。

  易小迪:上涨是因为通货膨胀带来的,表现的数字是上涨的,平稳之后又下降。例如

  董藩:澳大利亚的数据是这样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反而有波动,如果剔除了通货膨胀后,只有奥运会两年后出现了波动,其他时期都是上涨。为什么商品房跟其他的商品运行的规律是不同的,我一直进行研究。

  接下来大家看日本的情况,日本是金融和房地产都出现了问题,中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土地和金融是由政府掌控的。我们说的泡沫一定是宏观或者是全局的判断,而不是局部或者是某个项目,这样就不具备说服力。因为某一个项目可以作砸了,有的时候规划变化了,就会使某个项目价格波动,但是全局性的价格变化一定是上涨的。

  我们从曲线来看,房地产的曲线是逐步上身的,只涨不跌的,如果没有赚到前,就是笨的,理论上房地产的投资是有风险的,事实上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在房地产领域大家赶上最好的阶段,因为现在的需求全面的爆发了。

  还有一个房价收入比的问题,国外的数据对中国来说是没有参考的价值。第一个国家的国力是不同的,我们有10几亿的人口,面积是不同的,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城市的规模都是不同的,到处都是百万以上的城市,徐教授是从加拿大来的,除了一部分的城市是上百万的,其他的都是几十万的城市。即使同样规模的城市,人口密度是不同的,例如上海核心的地区是600万人,相当于巴黎和伦敦人口密度的1/2。

  我们的人均增长速度排在全世界的前列,所以对房价会产生影响的。例如徐教授的收入在加拿大他是很清楚的,但是在中国就不清楚了。我国的灰色收入和兼职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是不清楚的,我认为有1/3,这样我们如何估量房价。

  国外和我们是不同的,国外就没有城市和农村的房屋,都是商品房,都可以同等的进入市场,我们的商品房仅仅是城镇以内的房屋,连郊区的房屋都不算的。比的基础都是不同的,这帮人就在这里胡说八道,又不听我们说,怎么可以跟国外相比的。我跟徐教授认识了很多年,他也说房屋是无法对比的,不像货币可以对等的交换,这是无法对比的。还有很多的指标没有对比的,例如空置率,也是拿国外的例子对比。

  外国卖的房屋主要是二手房,例如英国的房屋都是几十年前的房屋,我们卖的房屋都是新的房屋,北京去年只有七万套房屋交易,存量有4万套,所以旧房交易量是比较少的。我认为房地产市场是竞争垄断市场,只要有人购买就是合理的,价格就是这样制定的,并不是说有的人买得起,别人买不起就是不合理的,房地产市场最理性的是什么?就是思想和认识的问题,一部分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买房屋,或者是完全靠政府。一部分人是通过商品房买卖的,他们的收入是不同的。现在很多买不起的人都在抱怨房价高,这就存在认识的问题,传统的人人都有房的理念根深蒂固,没有房屋就抱怨。

  王子鹏:我们的论坛延长到11:35分,延长半个小时,还要留出时间给听众朋友。

  董藩:关于限户型的问题,徐老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易总也表达出相反的看法。我认为限户型已经到了微观的层面,宏观调控是大的政策的引导,我主张通过金融和税收的手段,使大家愿意购买小户型,市场也会出现很多小户型,开发商也愿意供应小户型。如果我们规定了比例生产小户型,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市场的变化是不同的,例如二、三线的城市的情况,很多的购买力就是购买大户型。实际上市场上已经有80%的户型是小户型,应该将这些户型倒出来给中低收入阶层,我不主张房屋越来越大,对中华民族是不利的。就象大家到饭店,大家有权选择吃面条还是饺子,不愿意吃面条,你非要让别人吃面条,就要采取打折或者是配送的条件,这样别人才会愿意的,不能强迫别人吃面条。

  政府愿意干预市场,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而且干预市场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且普遍有仇富的观念,我的朋友跟我说,凭什么我给你盖章你就赚几千万,所以他们要干预市场,而且有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利不断的增大,我们要砍断不合理的干预,减少敢于和流失,所以我和徐教授都主张不要做经济适用房了,廉租房我认为也不要搞了,就是发补贴。

  王子鹏:提到政府的干预,就应该看一下香港的经验,请杨总谈一下看法。

  杨晓辉:先说一个大的原则,怎样的社会是大家喜欢的。有序的社会是大家喜欢的,大家对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预测性,大家生活在社会就会觉得有保障,就会觉得安心。假如,政府的政策一改动,或者政府的政策随意性很大,那么大家对有序性就会产生担心。这个社会就会不安定,香港的政府有一直机制和意识,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大家尽可能不要打乱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刚才董老师说,大陆以前长期是计划经济的实体,这种惯性使得政府不自觉的参与,或者是因为政府的参与才可以解决问题。

  在民众的心里中也有一种想法,过去是长期靠政府解决问题的。我们的传媒也自觉不自觉的推动这种理论,例如饭店挂一个招牌,一只鸡一元钱,媒体就说,政府为什么不干预,这是不正当竞争。

  民众的心里认为政府应该将这些人都管起来,但是在香港的民众心里不是这样的,大家清楚的知道,政府管的事情越多,我们的税收就越多,因为这需要成本。政府管的事情越多,权益的寻租性就越多。大陆从长期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状态下,大家都在摸索和定位,民众也在定位,企业也在定位,我们该起什么样的作用。

  董藩:香港为什么成为最发达的地区,除了原来的市场制度外,最主要还是因为房价高,人人要拼命的赚钱买房,所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当人人可以轻松的购买房屋,社会的发展是很慢的,因为人人都有惰性,可以解决吃饭和住房的问题,就会吃饭和玩。

  王子鹏:刚才提到了两个边界,一个是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还有一个就是中央和地区政府的边界和博弈,我们请徐滇庆教授总结一下。

  徐滇庆:实际上,我听了杨总、鄂总、易总的观点后,很受启发,我们现在讨论政府和市场边界的问题,都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现在无论政府的官员、企业和民众来说,浮躁的心里很普遍,没有认真的座下来好好的讨论一下,政府就敢出政策,民众就敢抱怨,网友就敢一片骂声,这对我们的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的中国是处在汉唐以来千载难逢的盛世,所以我们要珍惜,对社会的动态,存在一种敬畏的心里,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珍惜现在的形势,不要太随便了,张嘴就说,这样的话,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反而会将我们的大好形势弄乱,我们的政策几乎是一年一个政策,搞得大家举足无措,我和董藩老师是好朋友,也有不同的意见,大家要心平气和的讨论,这样才可以找出好的政策。例如南京市政府一房一政策,广州市政府说不对房屋加以限制,而且房价下降了,最后自己的人出来说是造假,房价上升了。现在划定边界是学习的过程,不要说自己说的都是对的,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特别要超出利益。为什么官员总是要出错,因为他们有利益,他们要猜测上级要说什么,要迎合上级的心里说话。所以我们要超脱的讨论政策,不能说今年的博鳌论坛就得出真理,这是不可能的,大家是在不断的摸索。

  刚才鄂总问我一个问题,房价会一直上涨吗,我最担心的就是拐点,我认为是太对了,有拐点的,就是金融危机。董老师也举了很多的例子,实际上中国的情况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不具备可比性,尤其是美国的大城市住房已经不能再盖了。我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毕业的,我回去不用拿地图,我是北京长大的,但是在北京经常不认识路的,所以发展的阶段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简单的类比,这样说明不了问题。

  中国是否会出现大的转折,会的。什么时候,就是金融危机,我们的金融危机和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都是不同的,可能是来自于内部的银行系统的危机,我说的结论是很多的经济学家共同一起言论的结论,并不是瞎说。大家要注意,我讲的所有的话都是银行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大家要明白,房地产出不了大的事情,而且房价有这么强的需求,外资不断的流入推动,这个问题不会太大,无非是多一点少一点,政策无非是笨一点和聪明一点,差别是有的,我们希望做好,但是不要有太大的差别,金融危机一来,全盘皆输。香港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的,金融危机一来,货币贬值,大家对货币失去了信心,资金外跑,五次的汇率保卫战,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勉强维持了汇率,叫做惨胜。所以要强调银行系统的安全,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家都是房地产界的朋友,大家站得高一点,远一点,实际上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35%,对房地产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让你上市和发行债券,用信托资金筹资,让企业建立在稳健牢固的基础上发展,这是好事,呼吁大家将此是放在议事日程上,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作出你们的贡献,我就讲这些。

  王子鹏: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没有谈,给每位嘉宾两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认为是否有下一轮宏观调控,如果有的话,走向是怎样的?

  杨晓辉:以前面政府的习惯做法,我认为会有的,我不希望太强。有些东西还是那句话,政府的干预未必就能将势头砍掉。

  徐滇庆:我同意杨总的看法,政府总是不甘寂寞,有些官员总是跃跃欲试,总是想表现,这些年上了不少的课,还是要继续的教育。

  董藩:我推测住房保障措施会有完整、系统的政策出台,而且要提高影响力,例如现在都是各个部委的意见,建设部去检查哪个省,处罚哪个省,如果是国务院的文件,权威性就大,因为这么多的矛盾和事件导致了公共政策应该回应,这仅仅是推测。

  市场的调控可能是反了,所以今后会增加供应。未必会大张旗鼓的说,我们错了,董藩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都面子的,就会适当的增加供应量,金融慢慢的放松,我们要慢慢的体会。从房地产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来到博鳌,我的水平不高,大家在这个场合共同的交流,我很佩服大家,爱学习,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建议大家多请徐滇庆老师给你们当顾问,你们也不差那点费用,徐老师也有时间提醒你们,看你们的拐点在哪里,你们就避免了损失。

  杨晓辉:政府对住房的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但是政策的平衡点要把握,董老师提了香港董建华的政策,香港的房价大跌,徐老实说的是对的,根本的原因是金融的崩溃,经济的下滑导致的,但是董先生的政策也起了非常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家不要认为政府给予的保障越大越好,当过了以后,就会冲击整个的经济社会。

  王子鹏:徐教授曾经给了我两次机会,都没有珍惜,现在后悔莫及,如果听了徐教授的话,我就赚了很多的房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房产热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