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徐滇庆:不要盯住房价的波动(图)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12:33  新浪房产

图为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

  徐滇庆:谢谢王子鹏,现在我们都在讨论国六条还有后调控,实际上调控这两个字,我试图想给外国人翻译,确实很难翻译。首先,我们调什么,控什么,目标是什么。我对调控的政策没有查到有关的定义,如果我们将目标定在房价下降,这才是调控的目的。那么,显然就搞错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房价上升,就象大江东去,不可阻挡,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我们如何认识房价,为什么我们断言房价一定会上升?

  因为,我们的人均收入是以两位数字上升的,全国的

房价局统计2006年不过是上升6%,这是正常的规律,我们要对房价有一个正常的认识,之后才进行调控,不要一看到房价上涨就惊慌失措,不知所云。调控的目的是将房价调下来,是否可以做到,要看情况。所以我在书中专门花了一节讨论房价上升的因素和房价下降的因素,将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中国目前的情况肯定是房价上升,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收入是两位数字增长,为什么改革的前十几年房价上升的速度很慢,这很好解释。

  将当年、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案例拿出来看一下,当经济起飞的初期阶段,人们必然要将收入首先用于吃以及购买衣服还有居住装饰,到了一定阶段,吃饭、穿衣、电器等等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房地产消费的高峰就要到来。前一阶段房价没有上涨,这是符合经济学的规律的。

  中国人吃饭、穿衣、日用电器的问题都解决了,收入仍然以两位数字的增长,那么住房的问题就要突出来。在此阶段中,房价和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当的密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果收入继续以两位数字增长的话,住房也就差不多了,否则有限的房产资源如何进行再分配。

  例如,大家的收入都加了一倍,房价还不动,大家就要购买房屋,如何进行再分配,资源永远跟不上,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房价必定要上升,只要我们肯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不变,仍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房价上升每年10%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大的趋势。房价究竟是高还是低,我一来记者就问我。现在房价太高了,老百姓买不起房屋,这是两个问题。

  房价高低要从两个坐标来看,第一个是时间坐标,如果我们肯定经济还要继续发展,下面的推论,房价必定继续上涨。

  明年、后年回过头来看,2007年的房价贵吗。现在看去年的房价,去年也有人说房价暴涨,无法购买,如果去年买了,今年不又上涨了吗?我认为明年的房价还会上涨的,所以不要简单的跟老百姓说,房价不高,情况不是这样的,这是从时间的坐标来分析的。明年、后年再看今天,今天的房价不算高。

  老百姓是否购买得起房,这是宏观调控要关注的,所以宏观调控的大目标要搞清楚,不要将目标设定为打压房价或者是使房价降下来,这是做不到的,无法阻挡大江东去,经济规律有内在的规律,违反了经济规律的人都要受到惩罚的。

  我现在说,老百姓买不买得起房屋,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给老百姓提供多种选择,并不是说让所有的年轻人都能买上别墅、豪宅,这就是调控必须要搞清楚的大目标。政府能不能做到,为不同收入阶层提供多种选择,这一点在以前做得是有偏差的,特别是土地招拍挂的政策,没有区分不同收入阶层的需求,盲目的全面的开放了土地的招拍挂,这显然是要调控的。国六条提出要以70%的户型盖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这一点是正确的。

  昨天晚上还有人说90平方米太小了,将来都要炸掉和作废的,我们就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中国人人均住宅面积按照建设部的数据,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7平方米,每个家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均4个人左右,现在是小家庭已经下降到2.9个人,那么2.9X27,也就是75平方米左右,因此,现在中国人均家庭的面积是75—80平方米,如果达到90平方米的话,可以覆盖70%以上的中国人口,剩下还有30%的土地是不加限制的,是提供给高收入家庭的,从数学的分析来看,对于高收入家庭还是给予了足够的优惠,否则没有这个界限的话,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情况是土地稀缺,如果不进行约束的搞招拍挂,结果就是土地的价格迅速上升,拍卖举牌的时候,房地产商心目中的房价必定是很高的。首先是想好了盖什么样的房屋,才拍地价的,如果地价高了,地产商就不要了,如果限定了户型,房价的上限就限制了,所以这样做是为中低收入家庭考虑的,而且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我认为限户型是对的。

  就象举重运动,如果不加以限制就没有举重运动了,都是300公斤的大力士举重了,而且没有了女举重的项目,所以举重要分男女,还要根据体重来分,否则就不公平了。女的还可以参加,中国还可以拿几个女子轻量级的冠军,因此土地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市场区分,这才是经济学和市场竞争。因此,要划分竞争的不同规格,不能让穷人和一般收入的人跟富豪同样争土地,那绝对是富人争到了,穷人就没有地了。如果按照前几年的情况,所有的土地都进行不加区分的招拍挂,将来在市中心周围就没有穷人立足之地,而将穷人赶到远郊,这就是巴黎的教训,就会出现社会的不均衡和不稳定。现在巴黎现在很难治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国六条提出来了,这是对的,也应该进行调控。

  但是,很遗憾,国六条执行得不严格,几乎没有太大的动静。实际上70%、90平方米在很多的城市没有得到执行。

  去年我在博鳌论坛上进行了讲话,我认为国六条两个核心,一个是70%和90平方米,还有一个就是30%的自由资本充足率,这是有经济学的道理的。银行放贷,钱出了银行的门就有风险,就会出现不良贷款,在这个问题上,要清楚的认识到,银行里面的钱,不是国家的钱,也不是老板的钱,是储户的钱。储户将钱放在银行中,作为国家的金融政策就要保护的利益,也就是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保护国家的利益。在西方的银行中没有国家利益,但是对银行来说,也要保护自身的安全,从大量的统计数据来看,银行贷款出了门之后,假定一个企业向银行贷款60万元,自有资金是40万元,回报如果是100万元,就赚了60万元,如果收报是90万元,那么银行拿回去60万元,自己还要亏损10万元,投资100万元,回收60万元的概率是比较低的,那么银行给60万元,自己拿40万元,银行的风险就控制在0.1%以下,如果给你70万元,银行的风险就到了二点几,所以银行放贷,一定要求企业自由资本达到40万元,出现不良贷款的话,赔的是自己的资金,不能亏损储户的资金。房地产的自由资本必须达到35%,银监会下文强调,给房地产的贷款不能超过65%的信贷。

  房地产企业如果要达标,需要注册资本3570万元,这样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就会比较稳固,而且比较符合金融学的要求,中央也是这样要求的,当时估计有20%—30%的企业严重的不达标,有的企业自有资金不到20%,这就是老百姓说的空手套白狼,这种现象是不允许的。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当然可以赚钱,自由资本率会很高,但是对于银行、国家、储户来说是不利的,房地产企业获得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和储户,这样的话就非常的糟糕,你挣钱,让别人为你背风险,偏偏背风险的是银行,银行已经出现了很高的不良贷款,如果再加上一些不良贷款,就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是从全局考虑的,不能从房地产商一家一户的既得利益考虑的,所以国务院和银监会都下了文。

  今年,我到货币政策司,了解了资金的动向,天天说资金流动性过剩,如果有3500亿元注入房地产企业,起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就会大大的缓解。货币政策司的官员告诉我,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来看,如果低于100亿元是看不出来的,如果高于100亿元,一定是有把握的,结果是并没有明显的资金流向于房地产企业,流动的资金依然在社会上流动,这就说明调控没有到位。调控应该抓这个,而不是抓房价。

  每天都讲后调控,该调的没有调,只将目标定为虚无缥渺的违反经济规律的调控上,这是错误的。如何将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到位,大家可以私募,可以找战略合作者,很重要的一条,应该迅速的打开让房地产公司上市的道路。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育很不健全,到现在只有1500家上市公司,70%是国有企业,这样的寡头垄断的证券市场造成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很不稳定。按照中国的经济规模,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数字应该在一万家左右,现在每个月只有10—12家公司上市,怎么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呢?排出其他的假设,如果每个月能有100家上市,一年有1000家左右上市,才可以将股市基本的健全起来。

  现在证监会畏头畏尾,工作很不得力,门槛设得很高,监管不到位。昨天我问了几家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他们的资金都没有问题,没有上市的公司问题就很多了,尤其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地方的房地产企业,空手套白狼的现象很严重的,80%—90%的资金是由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企业和其他的企业是一样的,自有资金应该达到40%,银行才给你贷款,现在国家的35%是权宜之计,是没有理论根据的,是根据中国国情做的暂时的让步。在这一点上,我跟很多的官员都指出,给房地产设定35%自有资金的界限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也没有做大量的概率的统计,应该逐步的上升到40%,这一点学术界是一致的。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比其他行业只大不小,昨天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讲了这个问题。如果现在要讨论宏观调控的话,我认为应该继续贯彻国六条提出的标准,每到五月,国家就要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今年要出什么政策,我认为不要出了,将国六条执行好了再说,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引起争论,只是执行上有困难,这又牵涉到证券和金融市场,我们应该扎扎实实的将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的大事,做好抓好,不要盯住房价的波动,房价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不要惊慌失措,按照市场的规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说是做好了宏观调控,可能我说的比较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教授精彩的演讲,您对宏观调控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做了预测,下面有请阳光100集团董事长易总发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房产热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