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房产调查 > 正文

新乡 楼市迎来黄金发展期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20:02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新乡地产进入记者的视野是在2004年春夏之交,在第二届中原住交会新乡分会上,作为主办方,记者有幸参加了新乡地产的首次“阅兵”。时隔一年半,重温新乡地产,自然又有新的认识。

  地产发展向东南

  驱车走在新乡市的迎宾大道上,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博筑·正阳花园、加拿大风情别墅隆基·枫桦园、古朴气派的升华·温泉花园,沿这条马路依次排开,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气息。

  河南新乡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崔延军告诉记者,新乡地产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东区板块、高新区板块和市中心板块,各板块特点不一。东区是新市府所在地,房地产开发以

公务员小区为主,配套成熟,但小区规划设计一般。市中心是新乡传统商业、居住区,由于地块限制,项目多是中小型,且偏重于商业。高新区板块是创新型房地产产品聚集地,会聚了新乡大批高端房地产项目。

  根据新乡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新乡市政府提出了向东南扩张的战略规划,新乡新市府的东移和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兴建,带动了新乡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高新区一枝独秀

  建业住宅集团新乡分公司副总经理陈丽萍告诉记者,高新区板块地产项目是新乡地产的新贵,这里聚集了新乡最好的房子。除建业名郡外,还有9个高端项目,物业形态包括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叠加别墅、多层花园洋房、小高层。

  

房价也是这里最高。在高新区,建业名郡每平方米均价已经卖到了2450元,而与建业名郡毗邻的一些项目,每平方米均价也都卖到了2100元。在这里,多层花园洋房每平方米均价已突破2000元,而复式住宅和别墅每平方米均价都在2100元以上。

  大量高端商品房集中此地,使高新区俨然成了富人的聚集地。

  名企竞相入新乡

  新乡是豫北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中原城市群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棋子,距郑州只有80公里,得风气之先,新乡房地产在市地中最早脱颖而出。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新乡市房地产开工量为330万平方米,在市地中位居第一。而房地产年成交量已经超过100万平方米。

  近年,外地房地产企业也看好新乡房地产市场的前景,纷纷进入新乡市场。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近两年,新乡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由原来的60多家增加到140余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企业。仅2005年就有13家外地知名企业进入新乡市场。

  崔延军告诉记者,外地企业的进驻,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开发理念,在加剧了当地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推动了新乡房地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过去没有的业态如小高层大量出现,楼盘规模也在悄悄变大,出现了一些占地在400亩以上的大盘,如公务员小区占地近700亩、牧野新城占地约600亩、新飞花园占地450亩、国家2A级康居示范工程博筑花园占地约400亩。产品品质和服务也上了一个台阶。

  

商业地产渐升温

  近一两年,新乡商业地产异常火爆。崔延军告诉记者,新乡商业地产业态日渐丰富,步行街、shopping-mall、酒店式公寓在新乡相继出现,由过去底商的初级形态,发展为多种商业地产形态共存。商业地产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像新乡台北时代广场,开发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华滨阳光城光底层商铺就有3万平方米。

  市场潜力已呈现

  当地一业内人士认为,与全国房地产形势相比,新乡房地产发展相对迟缓,但并不滞后,且规模大,后劲足。

  目前,新乡住宅均价在每平方米1700元左右,在市地中排名虽然靠前,但与省会郑州相比有较大距离。新乡房地产市场年成交量也领先各市地,但潜力也还远未发挥出来。

  按照新乡市发展整体规划,到2020年,新乡市总人口将达到150万人,在此期间约有80万新增城市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按每户3人、每套100平方米计算,需住宅27万套、2700万平方米。

  有关数据表明,新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除省会郑州外的市地中排名第一,这说明新乡市民手中有钱。而新乡房地产信息中心的调查也显示,打算在一年内或半年内买房的人在被调查者中占了大多数。这表明,新乡市民买房需求强劲。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原城市群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新乡—焦作—济源、新乡—郑州—许昌—漯河产业带的形成,新乡将迎来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

  □记者曾邦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