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人想进来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9:06 新京报 | ||||||||
当我回首遥望那70多平方米的乡下大house时(对于独居而言),眼泪还是噼里啪啦地滴落在村口的石狮子头上。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词儿太老,老得让人懒得想起,可当我认认真真地把它写下来时,才发现这句话有些恐怖。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做了一个破碎的决定———在郊区买房,北潞园,当地的富人区!那环境,那绿化,那蓝天白云,那个远!我义无反顾地扛着个小包裹从城里向乡下转移,一边走一边念叨,“穷人才住城里呢!”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城外住了多久,我就被那个破碎的决定折磨了多久,三次跳槽之后,我发觉公司离家越来越远了。人住在西六环以外,公司却在北五环以外,每天往返110公里,交通费高达60多元。屋漏偏逢连阴雨,赶上一群好事的同事,都跟参观外星人似的问我为什么住在京石高速的“石”,我呸!我家既不是“石”,更不是外星球,外星球要这么近,杨利伟还费那么大劲儿干吗? 无知!这群家伙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老是刨根问底,说房山风特大吧?你们那儿有什么特产哪?现在进城快多了哈,当年都得坐火车呢!甚至还有人怪同情地问我,城里好吗?真拿我当乡下人了! 我老得出示身份证,表明我产自北京市东城区。当发觉我无意给他们带什么特产时,这帮家伙开始编段子打击我。段子一,有一年下大雪,我开车到家已是后半夜,给家人掖了掖被角就又出发了,天亮刚好到公司。段子二,我上班的路线和当年日本人打开宛平城打进北京的路线一模一样的。开始我还像祥林嫂一样单独找每个同事认真解释,说我当年只买得起那儿的房子,说我回家不堵车,如果五环再堵得不像话了我可以骑马绕燕山山脉上班,说谁也不是神仙谁想得到工作越换越远呢,而且我也挺恨日本鬼子的。几个家伙面似沉重地听我说完,捂着嘴笑着跑掉了。从此我发誓,再也不解释了,谁敢再拿这事儿解闷儿,我就大骂:“关你屁事!”家远就意味着我要付出很多很多,比如说加班之后老总请吃饭却没时间参加,我老是边吃饭边听电视所以同事们讨论电视剧我就插不上嘴。还有呢,碰上个风吹草动的我就得迟到早退,要是高速被封出城可就难了。因为家远,我遭遇到各种特殊情况,大雾大雪大风大雨让我看不见路、辨不清方向、像困兽一样在车上一堵数个小时根本不算经典,最绝的一次是开完会我于半夜12点多拼命往家赶以便第二天能在6点半准时起床,却发觉高速路上有一辆挂斗大货车在快速逆行,真是太帅了。我玩命掐自己大腿,以为自己花了眼看错了,但不是,我和它之间确实隔着护栏呢,难不成我在逆行? 痛定思痛,我决定搬家了。房子和工作,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不过二者有点拧巴,肯定有一个出错了,可我不知是哪一个。 顺利地把房子出手,我扛着小包裹又向城市进发,这下才感觉对头了嘛,农村包围城市这个传统的确是优良的。一边走嘴里一边念叨,“在城里住平房也比在乡下体面”,但是,当我回首遥望那70多平方米的乡下大house时(对于独居而言),眼泪还是噼里啪啦地滴落在村口的石狮子头上。 这一天老总好心地说,“姐,你以后上班不用那么远了,公司决定在南城建个分公司”。我说:“谢谢啊,我把房卖了!” 文/陶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