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不同阶层家庭的居住 变动 |
|
(一) 居住状况按家庭月收入的变化 |
|
1 、面积 2000 年人口普查没有家庭收入指标。因此,我们主要分析 2005 年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居住状况。 不同收入组家庭的户均面积差别不大,而且最低收入组家庭的住房面积甚至高于其上收入组家庭的户均面积。如图所示。 |
全国城市家庭户均面积在家庭收入上差异不大。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司数据库 |
各城市之间在面积 - 收入分布上的差别很大。 |
在 35 个城市中,有些城市的家庭住房面积明显随家庭收入增加,比如天津、上海、长春等;而有些城市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最低收入家庭组的户均住房面积甚至接近或者超出最高收入家庭的户均住房面积,比如成都、郑州、西安。而其他城市则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分布较为接近。 |
|
这种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不同收入组家庭房屋来源方式有密切关系。可以看出,最低收入组家庭具有较高平均住房面积与其同时拥有较高房屋自有率和较高房屋自建率相一致。如图 4-3 所示。 |
|
2 、来源 2005 年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家庭房屋自有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低收入组家庭的房屋自有率超出收入组家庭的自有率。租赁率则与之相反,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略有提高。如图 4-3 所示。 |
|
图 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司数据库 |
|
在公开发行的统计资料中也能观察到这种现象。这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现象。 就全国城市家庭而言,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全国所有城市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之外,县一级范围内低收入阶层家庭“自建房屋”在房屋来源中占首位的现象。 |
|
在其他城市,自有率则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其中,深圳、宁波、北京、上海等地,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在房屋自有率上的差距超过 20 个百分点。如图 4-6 所示。 |
|
自建率在各个城市的比例并不相同同,但是房屋自建率在各个城市都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这一点在各个城市都没有例外。 |
居住建筑质量随收入增加而明显提高。 |
3 、质量 从整体上看,我们以建筑年代、建筑墙体材料和住房设施共同作为城市家庭居住房屋质量的指标。 对比可以看出,全国城市家庭随着家庭月收入水平的增加,所居住房屋更新、更坚固,设施水平高,如图 4-7 所示。 |
|
在 35 个城市中,虽然各个城市间有一定差别,但是总体份情况大体一致。而且基本上也存在这样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各个城市都表现出房屋质量与收入之间相似的分布,都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追求设施更完备、建筑更牢固、年代更新的房屋。 |
|
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在洗澡设施、独立抽水厕所方面,高收入家庭明显超出低收入家庭组。 |
|
(二) 居住状况按户主教育程度的变化 |
住房面积与户主学历之间关联不大。 |
• 面积 2000 年到 2005 年,按户主不同教育程度分的家庭住房面积上都有增长,而且家庭住房面积及其增幅在户主教育程度上的分布也大体一致,都表现出共同的特点。 即在最低学历端,家庭住房面积并不低,甚至高于高收入家庭。但是在高中以后的学历段里面,家庭住房面积,以及 2000-2005 年的扩大幅度都随着学历的提高而上升。 |
居住质量明显与户主学历相关 。 |
2 、质量 由于数据的限制,我们按设施指数、以及是否与人合住来衡量家庭居住质量随户主学历的变化。 结果显示,无论是 2000 年还是 2005 年,与住房面积不同,住房质量随户主学历的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户主学历的提高,家庭居住质量明显提高。设施指数随学历明显上升,其中在自来水和洗澡设施上面高学历家庭与低学历家庭的差别较为明显。同时,与人合住的比例明显随学历下降。 |
城市家庭住房来源方式与户主的学历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关联。 |
3 、来源 2000 到 2005 年,自有率在户主学历的分布上差异变化不大,低学历和高学历的户主家庭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自有房屋的实现方式上, 2005 年与 2000 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程度显著上升。而且这种变化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 |
|
(三) 居住状况按户主年龄的变化 |
|
• 面积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不同户主年龄家庭的住房面积发生了不同变化。 青年组的户均住房面积有所下降,而中年组和老年组的家庭面积有所增加。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家庭住房面积随年龄组的分布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中老年组户主家庭的住房面高于青年组,而老年组比中年组又有下降。中年组户主家庭所拥有房屋面积最大。如图 4-12 所示。 |
青年组的户均住房面积有所下降,而中年组和老年组的家庭面积有所增加。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司数据库 |
|
2 、来源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按户主年龄分组的家庭房屋来源方式在不同年龄组发生了明显不同的变化。如图 4-13 、图 4-14 所示。 |
青年组自有率大幅下降,其余年龄组变化不大。 |
|
青年组租赁率大幅上升,其他年龄组有升有降。 |
|
住房来源方式在不同户主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大体相似。都是租赁率随年龄而下降,自有率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在中年组和老年组户主家庭,自有率和租赁率大体稳定,只是老年组自有率略有上升,租赁率稍有降低。在 40 岁以下年龄组,则自有率显著下降,租赁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在 30 岁以下青年组,自有率下降幅度最大,而租赁率迅速上升。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住房来源方式在不同户主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大体相似。都是租赁率随年龄而下降,自有率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
我们把自有率超过租赁率的这种替代变化称为替代临界,以此作为新增家庭的置业标志,则 2000 年的自有与租赁的替代年龄在 21-25 岁年龄组;而到了 2005 年,替代临界年龄推移到大约 26-30 岁年龄组。 可以看出,这种推移与低年龄组户主家庭自有率和租赁率的变化是一致的。 |
。 以租赁率与自有率之间发生替代的临界年龄为标志,新增家庭置业的年龄有所推移。 2005 年比 2000 年后移了大约 5 岁。
|
|
|
单纯从时间点上的变化,还直接看不出这种替代变化所隐含的意义。但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参照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
居住质量 - 年龄分布的变动并不显著。 |
3 、质量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全国城市家庭住房设施指数随年龄的分布除了在低龄户主组家庭之外,在其他年龄组的变化都呈上升趋势,这一点与自有率和租赁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如图 4-16 所示。 可以看出,从 2000 年到 2005 年,住房设施指数在年龄上的分布形态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除了低龄组家庭偏低之外,其余各个年龄组的设施指数大体相近。 |
|
图 4-1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司数据库 |
乐居声明:本报告为REICO工作室授权新浪乐居独家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新浪乐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以下内容仅为报告摘要,欲求报告全文请与REICO工作室联系。
相关链接 | |
2000-2005年大中城市家庭居住状况变动(2009/01/20 19:45) 大中城市家庭居住状况变动--摘要(2009/01/20 19:45) 一、城市家庭人口变动(2009/01/20 19:45) 二、居住状况的变动(2009/01/20 19:45) 三、居住消费方式的变动(2009/01/20 19:45) 全国房地产市场分析(2009/01/20 18:01) 2008年土地交易价格涨幅快速回落(2009/01/20 18:01) 2008年商品房供给增加但增幅下降(2009/01/20 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