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城市家庭人口变动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19:45  新浪房产

一、城市家庭人口变动 情况

(一)数量规模

城市家庭数量继续增加,居住地域更加集中。

2000 年到 2005 年,全国城市家庭户数占全国家庭户数的比例为从 24.93% ,增长到 28.94% ,全国城市家庭户数量 5 年增幅大约为 36% 。

35 城市家庭户的增长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但各个城市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福州、厦门、宁波等城市。

2000 年到 2005 年, 35 个典型城市中居住的家庭户数,从占全国城市家庭户数的 41.51% 上升到 49.67% 。

在城市家庭户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家庭的平均人口规模在缓慢下降。全国城市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从 3.02 人下降到 3 人(全国公开统计资料则从 3.03 下降到 2.9 )。

在 35 城市中,各个城市家庭人口规模的变化并不完全一样。深圳、昆明、海口等城市家庭人口规模略有上升,其余城市或下降或持平。如图 1-2 所示。

(二)户主年龄

2000 年到 2005 年,全国城市家庭户主平均年龄从大约 43 岁,上升到大约 46 岁。各年龄组户主的分布比例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大中城市家庭户主年龄更加中老年化,不过在一些城市,青年户主的比例在上升。

我们把全部年龄组的户主分布归作三类。把 21-25 岁以下年龄组的归为青年组, 30 岁到 45 岁年龄组的归为中年组,把 50 岁以上年龄组的归为老年组三部分。

2000 年到 2005 年,青年组的户主比例在上升,中年组的户主比例在下降,同时老年组的户主比例也在上升。从全部户主平均年龄看,户主平均年龄增幅小于 5 岁。全国城市家庭户主的平均年龄有比自然增长低的变化趋势,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与青年组户主比例的上升相一致。

在影响住房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青年组户主比例的上升一定存在人口自然增长之外的因素,我们认为其中很大原因是人口迁徙的结果。

不同城市间户主年龄变化趋势差异显著。

(三)家庭户籍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全国所有城市家庭的户籍结构都发生明显变化。本地户籍家庭比例下降,而非本地户籍家庭的比例上升。如图 1-6 所示。

城市家庭户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地户籍持续下降,外地户籍家庭比例持续上升。

 

35 个城市家庭的户籍比例结构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 35 城市家庭中,本地户籍比例从平均 85.65% 下降到平均 71.05% ,外地户籍比例从平均 14.35% 上升到平均 28.95% 。

 

人口调查关于户籍共分作六类,即本地本乡镇非农户籍和本地其他乡镇非农村户籍;本地本乡镇农村户籍和本地其他乡镇农村户籍,以及外地非农村户籍和外地农村户籍。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在 35 城市居民家庭中,这六种具体户籍的比例变动。

其中,本地非农户籍、农村户籍比例全部下降,而外地非农户籍和农村户籍比例全面上升。

 

35 城市中,各个城市庭户籍结构比例变动趋势大体相同。其中宁波、深圳、昆明、广州、北京等地本地非农户籍的比例下降较大。

自 2000 年起,宁波本地非农户籍的比例从 50% 降到 2005 年的 27.30% ,而深圳则从 2000 年的 32.55% 降到 21.01% 。

 

35 城市中,深圳、海口的外地非农户籍比例从 2000 年到 2005 年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北京,南京等地的上升幅度较大,都超过 10 个百分点。

外地农村户籍比例较高的城市有深圳、厦门、昆明、海口、杭州等,外地农村户籍比例增长最快的是宁波,超过 20 个百分点。如图 1-12 所示。

  乐居声明:本报告为REICO工作室授权新浪乐居独家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新浪乐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以下内容仅为报告摘要,欲求报告全文请与REICO工作室联系。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房产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