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质疑90平米户型 解决住房问题不应该靠缩减面积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6:25 新浪房产
什么是市场,我们认为政府的违约和政府违约行为的制裁,才有可能形成市场化的机制,现在政府没有人约束,所以可以拼命地说这说那,今天早上为了政协提案,我说土地投标的事情应该向老百姓说清楚,比如说去年公布的土地供应比上一年增长了98%。 但是在市场上我们的居民是一米经济适用房都达不到,因为大量的指标转给了中央政府和机关,用做于类似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用地,因为北京市的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只剩198,这198用于城市拆迁和指定消费者,没有对公开的市场有一平米的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土地部门认为自己的职责是供应可以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用地,至于说用途,不是我土地部门的事,利益部门就改变了市场预期,所以的老百姓就把怨头放在了开发商头上。 其实和开发商有什么关系,去年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开发商没有任何关系,大部分都没有满足北京市居民应该做的,而北京市的指定专用用途给了国家机关,北京市的市民就在说我们听说有这么多的经济适用住房我们一米都没有见到,连广告都没有见到,想排队都没有地排队去,这种信息不对称,恰恰是因为市场化的一些原因造成的结果。 这种结果的情况下,市场就变成了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商品房,集中于开发商,既然你要把价格降下去,为什么不加大供给,说我们资源短缺,在国家统计中没有发现资源短缺。 我们实际上所有的加上有3.8万平方米公里,就占了国土面积的0.3%左右,非常少,农村有2亿5千亩的宅基地用地,而且在无限扩大,这个土地不收钱,按照5千万人口,可以腾出5亿来,可以满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城市化需求,也可以满足土地需要,可以满足现有城市扩大户型、扩大居住条件的需要,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土地制度非市场化,农民拼命地扩大宅基地,因为宅基地是不要钱的,但是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农田是要收税的,所以宅基地无形中形成了村中空,这样的结果就反推到城市来说,城市的土地就要不断压缩。 最近有一篇文章叫做《为了吃粮,我们就要少住房》,因为粮食问题,使得农村的耕地不能减少,建设用地就没有。如果市场化的话,这一亩地卖了50万,如果给农民三分之二,可能买多少粮食,改善多少家庭生活,不知道这个帐为什么没有算,就是因为和平和战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要自给自足粮食。我们强调自己的粮食要自给自足,就要时刻做着战争的准备,你一定会在政治取向上趋向于我敢打,反之世界都要做和平,最强烈的反映就是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战争,包括现在的伊拉克战争等等。 为什么现在美国人说由于迪拜的改革开放,让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结合,你天天在伊斯兰国家的酒店里都可以吃到猪肉,没有人限制一定要用伊斯兰的文化来约束,因此美国就有几百家连锁店或者工厂、能源机构包括石油公司把总部搬到迪拜,让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得到了融合,美国的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两种文化的结合促使了世界和平,减少了世界战争。 我们的土地政策恰恰也和我们是不是勇于维护世界贸易,让我们从粮食产生的大国中去买粮食是相关的,即使每人家里存了几千万的粮食,你能解决战争的问题吗,当战争打起来,这些粮食根本就不成为粮食,因此我们从土地的计算上来看,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理由认为我们的土地稀缺,来控制90平方米的小户型,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认为我们的粮食要自给自足,不能增加我们的建筑用地,即使现在按照16亿人口计算,我们最多用国土面积的1%就够了,9.6万平方米就够了,现在我们才用了3.8万平方米的土地。 任何的计算方式我们都找不到任何理由,出现这种非市场化的东西,非市场化的东西和市场化之间就在叫做较量,企业不能不遵守政府的行政规划,如果不遵守,一定会出现违规、违章,政府会不审批,或者不给你提供各种条件的供应,不批准你,或者查你的违章要罚你的钱,只有能遵守,遵守并不表示说就符合市场化的要求,或者符合于基本的价格规律。 对于企业而言,在法上明确规定的要承担的责任,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获取利润,利润就变成了对任何一个企业考核的最基本的指标,但是我们的社会却不是这样,却希望你降低你的企业利润,然后为社会多做贡献,而这个贡献是用砖头补贴的方式给了能够分配到砖头的人,几乎二战之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用砖头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居民的问题,后来都发展到了人头补贴的方式,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砖头补贴的问题就是把政府的补贴用在了建筑物上,而人头补贴则是把政府的补贴直接面对于消费者,某一个但个的消费者,他也可能是中低收入家庭。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造成了一些行政上的扭曲,美国曾经出现过住房教育月,就防止在教育补贴中,把不该补贴的人补贴了,要拿着教育券到政府去贴现现金,住房券也一样,穷人会把住房券卖掉,卖掉住房券的同时,等于享受了国家住房权利的保障,改善了自己的基本生活条件,很多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的。我们不是,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积极要求古代的砖头,政府补贴不了的要求市场来补贴,最后就变成了不是在保护我们的居住权利,而是在让市场进行二次分配,这个财产的分配就变成了谁能有权利占有购买的资格,谁就能享受到这样一份砖头的体系,就既解决不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也不能解决市场化的竞争问题。 而在竞争中就出现了,我的房子即使再好,我的价格就到了天花板,就不可能做得再好,就不去环保、不节能,因为我的成本需要严格控制,就变成了一种生产不是用创新在推动往前走,而是因为价格的限制和非经济社手段和价格规律的违背而倒退,往回走,我可能就要发展最廉价的最不好的建筑材料,而不是因为价格贵去发展那些创新的、好的建筑材料。 我们不能想象连续这样的一种非市场化的制度条件下,我们的市场化会到什么程度,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我们遇到的能源危机,我们遇到了资源的限制条件,最重要的是我们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如果改革不是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走,而是脱离市场的一些基础,违背价格基础条件,我们只能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或者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中国可能就在世界的竞争中,不是更往前走,而是更落后。 我们现在只有2000美元的人均GDP,不是讨论我们如何分配财产,而是如何产生价值,只有价值增加更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有更多的财政收入去转移去平衡,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在讨论的是对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两个财富的分配,最终的结果就可能导致人们不会积极地创造财富,日本有两本很典型的书,一本是《M型社会》,一本是《下等社会》,这是代表了日本出现的社会现象。 更多人想的是不是增加财富,而是等着享受财富,日本担心这种观念会形成日本在整个世界地位中的衰落,而我们目前虽然这几年高速发展过程中,让我们在世界的GDP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我们人均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时候,不管是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人均出口量都是很低很低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社会舆论、舆论倾向,是希望我们把现有的财产做公平的分配,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了社会的创造,在没有社会创造过程中,房地产是不可能出现。 我们刚才只听到了刘总讲的品牌,你要盖好房子,社会告诉你你只能限价,只能盖90平米、70平米、40平米,三居室不能超过55平米,设计师可能创造更好的东西吗?所有人都围绕着55平米画一个三居室,就没有创造价值,什么是创造价值,我拿到一块土地,不管现有价值如何,一定要提高现有土地的价值,限价房就是因为不管土地价值有多高,因为限价就不可能让它发挥更高的市场价值。 在市场经济和无形之手之中,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发展商只能老实地按照政府的要求办,如果不老实就会挨板砖,我们即使认识到市场经济可以调动社会更大的积极性和财富,政府不允许你永世长化的办法去办,就一定会出现非市场化的一些扭曲,这些扭曲并不能解决房价的问题,也不能真正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利的问题,最终市场那边不像市场、保障这边不像保障。 所有的价格扭曲就会影响到我们的预期,影响到投资,影响到我们的未来。我想我们虽然必须严格地按照政府的要求去进行各方面的建设,两限房我们也会去投,也会去办,有更大的保险系数,卖房时不愁,但是并不表明我们赞同这些非市场化的因素,也并不认为在竞争过程中市场化的价格规律不会或者说不能推翻这种非市场化的东西,也许过几年更严格的市场化要求,或者说更强烈的市场化反应或趋使政府用市场化的办法,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法。谢谢大家!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