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置业日照现象暨异地置业趋势论坛(组图)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4:35 新浪房产 |
![]() ![]() 主持人张学东:各位北大老师,各位嘉宾,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这个论坛。本次论坛是由山海天建设集团主办,以及京城30多家媒体协办关于异地置业新趋势的论坛。 首先我介绍一下参加今天会议的嘉宾。北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雎国余教授,北大外国语学院,西班牙系教授,著名翻译家赵德明老师,建设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珏林,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香港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山海天承建集团董事长相丰,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参考消息、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等京城30多家海内外媒体,对于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论坛的议题主要是由北大教授持续多年在日照一个叫“教授花园”置业来研讨一下2006年开始异地置业的新趋势。从1999年开始有多个北大的教授,截止到目前有300多名北大教授在日照一个叫“教授花园”的项目持续置业,北大教授在日照这一个地方的职业,是目前异地置业新趋势下一个新的表现。之前从199年开始,异地置业开始在北京推行,但那时候异地置业更多是讲究推广是一种投资置业。从2006年开始,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30多家外地的项目进北京推广,而这些推广的项目更多是打一个居住的概念,因此从2006年开始,异地置业由投资置业开始向居住置业过渡,首先我们有请一下山海天建筑集团董事长相丰,给大家介绍一下北大教授在日照置业的经历。 相丰:各位下午好!日照是一个小的地方,我觉得从一个小地方来到北大的讲坛上,面对这么多教授、专家,还有京城这么多的媒体记者朋友,说实话有点紧张。 日照是山东东部海边一个新崛起的信信城市,我们日照的自然地理环境、空气、水质都是非常良好的。我们日照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基地,我们日照市也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度假城市,今天又被卫生部评为国家卫生城市。我们日照虽然小,但是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我们的骄傲。 当然,最骄傲的是,从99年开始,我们建设了一个“教授花园”,更骄傲的是我们“教授花园”住下了以北大为主的三四百户教授。99年的1月份,我们北大的一位老师,从南到北走了很多的城市,最后选择了我们的日照。99年我们日照城市人口只有20多万,房地产这样一个行业还没有起步。我们第一期别墅的房价定为1200块钱。但是北大的老师有这样一个需求,想在海边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在接下来我们建设了“教授花园”一期、二期、三期,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发的总量在35万平米左右,其中北大认购有300多户。 关于北大老师到日照买房的现象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北大老师我刚才说他需要在海边有一套住房,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北大的老师和我们所有的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买房子有居住,和后期一些物业管理事情,他们的感受是最深的。 主持人张学东:谢谢相总的发言,谢总介绍从1999年到2006年,持续八年北大教授在日照置业一个简单的经历。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建设部政策研究室的王主任,以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的顾会长,以及京城主要房地产研究专家李文杰先生,还有北大两位著名的教授,同时也是日照“教授花园”的业主和相总一块儿探讨北大教授日照置业的现象。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讨论一下异地置业新趋势,下面有请几位嘉宾到主席台。北大教授置业日照现象,暨异地置业新趋势论坛,现在由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在现场主持,下面有请李文杰先生主持。
![]() 图为香港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 李文杰: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也是刚刚听到有这么一个主持的任务。我想先介绍一下,因为我们作为中原一直非常关注在国内异地置业的现象,我想在几位嘉宾发言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背景情况。 其实在中国异地置业的情况一直是存在的,我们大家之前在北京的市场上,我们能够感觉到在异地置业中比较热点的几个地区,从2000年以后,比较热点的地区一个秦皇岛,包括南戴河有一些项目在北京享受。还有一些属于在海南一些项目在北京一些度假的产品在北京销售,当然包括一些其他的地方,像广西的北海等等。在之前总的销售产品,我觉得总体上来说都才能的一个方式,或者主要采用分时度假的方式,也就是说购买者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型的产品,一方面可以获得度假产品每年的回报。另外一方面每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预订一部分度假的时间,去享受度假。我想这可能是在2000年以后,在全国异地置业,结合分时度假一个主要的现象。我们近期也关注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企事业包括,像今天在日照北大教授休闲、度假为主的,包括北大的教授在日照购买,他们会谈为什么在日照,或者在离北京这样距离的位置异地置业,这是一种现象。 还有一种现象,在近期其实也出现了非常多的一些,类似于企业会所,比如说我们知道近期在观澜湖出现一些项目,但是统一把它定位为商业异地置业,也就是说作为企业购买,员工或者企业关联的客户作为异地休闲度假消费的形式。他的这种形式其实和投资居住没有关系,但是主要是属于我们所判定异地置业的一种野种。 在今年我们检测的数据中,其实看到到北京推广的异地置业超过30个,我想主要和近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当然也包括北京房价不断攀升有很大的关系。在异地置业的过程中,其实现在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其实我们也了解到,今天在日照的居住现象其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北大的老师在日照购买以居住作为目的的异地置业,我想通过今天的分析,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和各位媒体,也能够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北京房地产发展到这个阶段,未来在异地置业的一种趋势,我觉得可能从日照的项目也能看出一些来。 今天可能有我们建设部的官员,也有我们学术机构,我们顾老师,当然也包括我们雎老师和赵老师都属于北大教授,他们一方面也属于在日照购房者。我想今天来的嘉宾可能非常关心,说这个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是真的还是假,他们为什么买?他们出于什么动机?他们这种现象持续了多长时间,我们为什么我们今天山海天集团他有什么样的办法吸引这些北大的教授,而其他地区一些异地置业的开发商没有提供这样良好的环境,能够吸引到我们这些北大的高校的教授能够到日照购买,我想可能大家有非常多的疑问。先请我们建设部的王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您了解异地置业的现象2000年产生以后,从政府角度来讲对异地置业持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 图为建设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珏林 王珏林:新闻界朋友大家好,我想还是谈这个主题。咱们北大这么大教授能够到山东日照安家,因为这是市场需求。北大的最高学府,像我们的教授选择那样的地方是非常宜居的城市,我问的一下前面是海,后面是山,非常让人羡慕的地方。第二个我们山海天这个企业服务的好,为教授服务,他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确实从我们现在发展来看,尤其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到异地购房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他跟不同的需要有关。就拿我们北大到日照购房来讲,那个地方确实适合于我们居住,也适合于我们搞一些研究,尤其是我们一些老教授,各方面都跟方便。 另外从规模上来看,从我们第一期、第二期到第三期,规模还是相当大的。一些配套设施也非常全,非常好。这里面有我们企业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有我们当地政府积极的推动这项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能够把北大,能够把北京高等学府,像北大这样300多个教授搬到一个中等城市里,对地方来讲确实好处非常大。他带动地方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教授花园”300个人住在那里面,别的不讲,知名度就上去了,价值就很大了。 另外他还带来了很多新闻效应,所以他可能为这个城市建设,包括经济发展提出很好的建议,可能一条建议,几条建议就促进的经济发展,而且各方面都有好处。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刚才文杰说这种现象以后政策情况下怎么样。 我的想法是这样,居住应当找最适合你的工作,最适合你的生活,最适合你的发展,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国家也提倡舒适生活,但是有什么风险呢?可能将来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规范,政策越来越细密,将来你要是作为自住是没问题的,我我住在哪,我住的什么样都没问题,但是转让时期未来更严峻,在这方面你要是作为投资性的,尤其转移投资性可能带来风险,也可能以后带来风险,其他的肯定没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李文杰:其实北大老师从北京买到日照,这是向外购买力的现象。也有很多到北京来买,您觉得这两种现象还是不同,比如说像浙江他们到北京来买也是异地置业吗? 王珏林:这个词没有错误,异地置业就是异地购房,但是购房的目的不一样,有的是短期的投机性,有的就是为了到一个城市安居,就是自住型的,这种情况各地是不一样的。市场经济这种情况必然要产生,如果还是继续我一个城市,我们本市的居民没有外来的居民,你这个市场怎么盘活,即使盘活也是微量的盘活,不可能形成一个大市场,这是很政府的现象。但是你自己考虑,现在在我们国家政策控制的情况下,控制是投机性的,首先还是要解决他们有房住的问题,将来再解决有多房,有好房,从大多数老百姓需要是政府要解决的。 李文杰:谢谢我们政策的官员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非常的关注,我们台上还有我们专门北大教授在日照买房两位老教授。其实我刚刚听到这个小时我也非常好处,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是个别现象还好说,他是有几百个个案,或者这样的购房人,北大的老师在日照购买,我觉得这也绝对是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趋势。我知道赵老师他其实有多年国外的生活经验,但是也是北大元老级的老教授,好像您在日照是最早的一批购买,在日照住了很长时间是吗。 赵德明:最早的是李尊杰老师。 李文杰:您是不是把北大的一些科研拿过去了,您说一说您为什么去日照,到底是什么样的吸引力让您去这么远的地方? 赵德明:我可能属于各案,因为我第一要到日照是医生让我去的,我得活着,北京已经不适合我活着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有过敏性鼻炎,还有血压高,还有糖尿病,还有脂肪肝,因为岁数大的,这些病越来越明显了。大夫都劝我说你换一个环境,你要是健康的活下去得找空气好,不那么喧嚣喧闹,环境比较安静,周围的人气比较和谐。北大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热闹的场所,我那会还没退休,但是过敏性鼻炎研究到什么程度,得坐着睡觉,如果要躺着的话,大家知道人一躺着喉咙一躺的话就没办法睡了,就老被恶梦惊醒。每年老犯很要命,可是我还在上课。我就在找哪个地方更好,以前我也找过三亚,又暖和,又安静,应该说是大夫说的比较理想的地方。北戴河我也去过,这都远,考虑到延庆县是不是空气安静,结果这些地方都有问题了。结果选了日照。 为什么选择日照,第一个我得感谢李尊杰老师,他是第一批,他劝我说你这个情况到日照比较好。第二个得感谢北大的社区,当时是支持这件事情的,当然最重要要感谢的就是山海天,当时山海天正在开发这块地方,我在2000年我也去了一次,当时我买的那个房子是最小的,因为没钱,1200块一平米,买的是80平米一个小房子,下来才13、14万的样子,那个还是买得起的。去的以后一看,路也没通,一期已经建完了,二期正在打地基。我一看打地基工人的认真劲,一看对质量那么关注,我老伴儿也去了,就感觉很踏实。下来以后又跟山海天公司的老板大家聊天,感觉他们待人很实诚。我们辛辛苦苦那么点钱到那买房,包括你们各位讲的异地置业,这四个字我到现在都很陌生,我很简单的想法,就是要找一个安静的,干净的能让我活下去的一块儿地方,这就是我比较特殊的。 这个地方比较理想,价钱也便宜,空气好到什么程度,365天全部是优和良,你在日照见不到什么轻度污染。另外那边的环境也很好,这边是海,背靠大山,环境非常好。当时农家乐旅游还没搞起来,我们有时候也跟他们村子接触,他们人很热情,有时候在集市上,有时候在街上散布大家熟了就聊天。很朴实,很热情,就是你住在那个地方很踏实。 我原来住北大,周围的马路轰隆响,烟又很呛,后来听说那个地方水质还出现问题,就是地下水下降以后,喝水也有问题了。所以对我来讲北京不适合我生存。 第二个来讲跟我专业有密切联系,我当时还上着课,两头跑就很累,我假期去,即便是假期我在那个地方比我在北大安静,因为那个地方安静,会议少,这样就给我很多的时间。我是搞西班牙、葡萄牙文的介绍,但是后面不能马上跟上,后继无人,尽管退休了有很多活还得做。我发现在日照比北大出活,时间多了,应酬少了,安静多了。去年到现在我常住了,又发现日照一个新的优点,就是上网特别快,在北京上网查东西,可能是大家蜂拥而上,宽带是窄,速度慢,在日照一点就上,因为我必须要查很多资料。像最近我刚刚翻译完一个作为叫《新生代作家》,他们涉猎的东西特别广,哲学、美学、什么心理,光语言就牵涉到七种外语,像德语、意大利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我得大量里面的风土人情,这个活在北京反而比较困难,在那个地方我一上外网,这些东西全拿下,这个我特别高兴。比如说在北大大图书馆查资料很困难,上网又很不容易上,我又发愁,书又去不了,我再不查这个就很难拿下,结果这个宽带解决了我的困难,所以在短短的近四五年里,几乎一年可以出一本到两本书,这也是给我一个惊喜。 最后一项是我一直带着研究生和硕士生,指导毕业论文的,大家居然跑我家里去,跑日照去,我现在已经认定日照是家了。我是出生在北京的,现在我回北京开会我没有回家的感觉,我觉得我现在家在日照,我是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到日照找我做毕业论文,在那讨论提纲,然后在网上查东西。今年研究生很顺利的通过了,我还没参加答辩,不是避嫌,就是彻底的避嫌,就评委会和学生周旋,就是说是真货,没有作假,所以很多东西得感谢日照。我躲那么老远,我的研究生质量还那么好,还能过关,又没使钱,又没请客,这能说明问题了吧。 李文杰:现在您已经基本常住了是吗? 赵德明:常住。 李文杰:您能不能把一天标准的安排给大家介绍介绍。 赵德明:我大体在六点半到七点起床,起床以后吃完早饭,有时候在海边。 李文杰:离海多远? 赵德明:走过去七八分钟,散一下步,回来大约在八点前后和八点半前后开始工作,一直到12点,就在电脑前,每天如此。然后中午吃完饭,休息一会从两点半干到晚上五点,天天如此。最后说一件事,我又在“教授花园”三期买了一个大的,买了一个157平米,还有一个储藏室,还有前后小的花园。为什么要买这么大一个房子,我儿子在北京工作,我和老伴儿才两人为什么买一个大的,这就牵涉到我的亲戚们,朋友们有时候到日照去,听说我去了以后觉得很好。最初没买这个小房子的时候,就是80平米睡地板,睡四五个人很挤,后来慢慢有一些余钱开始下决心,当然现在是分期付款还在付着,但是房子已经有了,这个暑假已经前后接待了七八个人了。还有一个,我去了以后跟日照的作协的朋友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我三期的大单元里,已经召开了一次文艺沙龙了,讨论云南作家《悲闵大地》的小说,效果也很好。就是说实实在在人去了,跟当地交流,跟很多人交了朋友感觉不孤独,很充实。我现在这么多岁数觉得生活要过的快乐,很充实,还要过的很放松,不要把自己搞的急躁,急功近利,所以选择日照的原因比较特殊。 李文杰:您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绝对比我们到场各位记者的想法还要超前。 赵德明:比较超前。 李文杰:为什么让赵老师讲一下今天的生产经历,可以看到在那边置业每天一个生活状态,要不然可能我们很多记者会觉得想象不到在那边置业生活方式的转变会是什么样的。我想请我们雎教授,雎教授谈一下,我们有一个赵老师是常住的案例,我们雎老师可能在假期或者不定期在那。 雎国余:父母常住。 李文杰:日照离你们那远吗? 雎国余:应该说不远,交通还比较方便。北京到日照有直达火车。也有飞机,北京到青岛,然后从青岛坐车到日照一个半小时。 李文杰:您说说您为什么在日照这个地方买房?好像比赵老师还早是吗? 雎国余:对,我比赵老师早,赵老师虽然比我年长几岁,但是心态年轻很多。我在日照购房或者是置业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考虑。我是有双重身份,我是日照“教授花园”的业主,同时我也是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是一个经济学教育老师,当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房地产业也是非常关注的,因此出于这样两个双重身份,所以我想也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在日照购房的一些体会。 赵教授到日照购房是为了活着,我坦率的讲我是为了活的更好,同时也是为了工作更好,有一个不同于北京的,或者在某些方面比北京更优的工作环境,对我来讲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我们这个当老师的工作有一个特殊性,只要有一张桌子,有一部电脑,有一支笔,有一个安的空间,我们就可以施展自己的身手,就可以完成我们的工作。 我是搞经济学的,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教授,从理论上来看,我们去置业也好,去买房也好,一般都是有这样几个原则。第一是需要,你有这个需要,不管你这个需要是消费需要、工作需要、投资需要,这是首位的。当然,第二位有没有支付能力,如果你没有货币支持的支付能力,这种需要恐怕只是一种想象中的需要,而不能成为现实的需要,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原则我想大家也都清楚,这就是对你未来预期收入有没有信心,如果你对你未来的预期收入没有信心,如果你在实力或者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去买房,你可能会背上包袱的。当然第四个原则,我们知道这就是机会成本最低,你去日照买房,你为日照买房选择了一个目标,你可能就要放弃其他的选择目标,那么你就要做成本的比较,这样的方式值不值得,这样的机会成本对低吗?第五个原则,我们知道是最小的遗憾心理,你买了房子遗憾心理越小,就说明你的选择是对的。 我当时是从这几个角度考虑的,我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是这样考虑问题的。首先我有这个需要,日照具有北京文化不具有的一些特殊的优势,刚才赵老师已经讲了,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这是北京能比的吗?人文环境是北京能比的吗?包括特殊的一种工作场所,包括北京大学所不能比的,当然北京也有北京的优势,北京毕竟是首都,北京毕竟是政治中心,北京信息毕竟是比较集中,而且北京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其他因素,但是执照确实有它吸引人的一些地方。 同时你的确看到日照的房子便宜,也许我有先见之明,99年我就入主日照的“教授花园”,当时房子一平米1200元,1200元对于我们有稳定工作的教授来讲,再加上朋友的帮助和亲属的支持,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卯足了也是二三十万,这个支付是没有问题的。我从来不怀疑我将来获得更高收入的能力,到现在我也是这样,所以我不怕任何风险。第四个,当然成本是很低的,机会成本非常低。再一个,不是最小遗憾的问题,我现在感觉非常庆幸,现在日照的房价又涨了,假如我是投资的话,我把99年的房子再卖了的话我可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当然我不是为了投资,我是为了自住。 为了我,为了生我养我的父母,为了我们子女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比较好的条件,我想这个是很正常的。而且作为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一个体现,我们必须这样做,所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我当时选择在日照买房子,而且我还带动了我们经济学院一批教授买房子,大家同样是这样,感觉非常好。 其实在异地置业是市场经济深度发展日渐成熟的一个现象,外地人到北京买房,北京人干嘛不到外地买房呢?资源本来就可以流动的。你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在哪里居住、工作更好。当然我这样讲绝不是说我放弃在北京的住权,我决不是这样,我现在还没有退休,我在北京大学的科研班子任务还非常重,但是即使从目前看,更不用从长远看,在日照买房都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现在鼓励,鼓动我周围的一些同事,如果有条件下决心去日照买房。我想这是我为什么到日照买房的一些考虑,我这些考虑可能还带一些理性的色彩。 李文杰:现在您每年假期到日照是吗? 雎国余:每年假期是要去的,同时利用出差的机会,或者利用其他的机会我也不定期经常的去。 李文杰:如果假期您去日照算是度假的话,一般您在日照生活方式跟赵老师有什么不同吗? 雎国余:我可能跟赵老师有所不同,但是在日照那几天里面,那个时候仍然是效率非常高的,也是集中完成我们手里要紧的事情。而且我还有一个情况跟赵老师不一样,因为我们毕竟有老父母都在,你比如说去年,也包括今年,我的爱人80多岁的老父母,而且身体不好,一住就住几年,这样来说对我来讲也是减轻负担,我也没有必要在北京照顾两位老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