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统计局介绍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12:00  新浪房产
实录:统计局介绍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 中国网 王锐)

  郭卫民:

  下面我们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另外今天到的记者人数比较多,希望大家提问时只提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马局长,在报告的第一句话中就谈到,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体现在经济领域的极不寻常在哪方面?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消费都很热,这或许跟中国老百姓过春节有关,过了新年以后,这种消费热还能继续持续下去吗?采访中发现,很多老百姓其实很想配合国家的政策——扩大内需,但是让老百姓多花钱,他们还是有后顾之忧的,在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方面,政府要做哪些工作呢?谢谢。

  马建堂:

  我们刚刚共同经历过的2008年,确实是非常不容易、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先后经历了几场严重的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先后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蔓延和持续,经历了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沉着应对,科学决策,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方针政策。

  马建堂:

  说2008年难,我想我们最深的感受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迅速蔓延和扩散。金融危机,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迅速地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从出口部门扩散蔓延到其他部门,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我想这恐怕是最难之处。

  马建堂:

  面临这样异常复杂严峻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适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见识早、出手快,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保持增长的政策。这些政策标本兼治,既克服当前的困难,又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这些政策内外兼顾,既扩大内部需求,又稳住外部需求;这些政策既调整结构,又深化改革。比如说国务院已经通过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改革方案,三年增加涉及到民生的投入8500亿元。由于采取了这些科学、有力、及时的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我们在这样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中,2008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马建堂:

  第一,增长较快。尽管去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回落到6.8%的速度,但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9%的增速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不是我空说速度高,我们比较一下,根据IMF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平均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所以中国的9%的增长率,依然是一枝独秀。有人曾经做过计算,2008年因为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马建堂:

  第二,价格回稳。朋友们都记得,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中国经济过热的苗头,中国的物价上涨较快。2008年2月份,CPI最高增长达到8.7%,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搞活流通、对中低收入者增加补贴的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中国的物价上涨,或者说以CPI为代表的物价上涨指数迅速回落。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通货膨胀率就从8.7%控制到了5%以内。

  马建堂: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不容易,我专门查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几次物价上涨控制的情况。1985年-1986年,我们经历了一次物价上涨,价格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1987年-1990年,价格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年-1997年,价格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用了52个月。我们这一次从去年的2月份的高值回落到5%以内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

  马建堂:

  物价涨幅的有效控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当前更重要的就是为我们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马建堂:

  第三,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去年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达到10570亿斤,这是了不起的成绩。粮食丰收我们就会安定,粮食丰收了,金融危机再肆虐,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能够保障。前几年有一种说法,谁来养活中国?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在这样困难的时候,能做到粮食的大丰收,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马建堂:

  2.去年中部、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都快于东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克服经济困难的同时,区域结构在优化。

  3.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我说一个指标,那就是万元GDP能耗,2006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1.79%,2007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66%,2008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4.21%。去年前三季度,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了4.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2.7%,这些数据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克服困难、平稳增长的同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马建堂:

  第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首先,居民收入在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5%,实际增长8%。在经济形势这样严峻的条件下,保持这样的增长是不容易的。其次,社会保障力度在加大。简单说一个数据,去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这五种保险基金的总收入13808亿元,增长27.7%。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最低工资水平都在提高。再次,就业总体上基本稳定。1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发言人已经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我就不再重复了。另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加大,对农业的各项补贴也大幅度增加。总之,各项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加强。

  马建堂:

  我占用了大家比较多的时间来说明这些数据,无非是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上下同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些成绩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超的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另外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消费增长较快的势头能不能得到保持,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消费的走向取决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意愿、三是消费环境。消费行为相对来讲刚性是比较强的,人们总是要吃穿住用行,它相对于收入和价格的弹性都比较小。从收入角度讲,中国的消费不仅和当期收入有关系,还和既往的存量收入或者储蓄有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地增加居民收入,只要我们不断地改善消费的环境,不断地改善、拓宽消费领域,不断地打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的顾虑,把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起来,我相信中国的消费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谢谢。

  瑞士新苏黎士报记者:

  您刚才说了,中国已经受到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我希望您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额外的数据,比如说关于12月份工业产值是多少?附加值是多少?零售业的销售额是多少?12月份和第四季度的这些数据。另外,第四季度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您刚才给我们的数据当中表明,零售业的销售额增长是非常快的,尽管它是一个名义上的数据。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失业也是增长得非常快,而且收入的增长比不上零售业销售额的增长,您觉得零售业快速增长的势头能否持续?

  马建堂:

  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去年12月份和第四季度的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季度增长6.8%,12月份工业增长速度5.7%,比11月份5.3%的速度有所回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月份当月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长19%,进出口的数据,海关总署已经发布过,我就不多重复了。

  马建堂:

  第二个问题,关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收入增长的相对关系。分别从数据上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去年全年21.6%,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纯收入,名义增幅分别是14.5%和15%,都有一点差距。这位先生的问题是为什么它们不一样?

  瑞士新苏黎士报记者:

  我想问的问题是为什么零售业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要比收入增长速度快?

  马建堂:

  我已经准确理解了你的问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15%左右。

  第一个原因,我刚才已经说到了,统计局的统计专家经过认真计算,中国老百姓消费不仅和当期收入有正相关关系,而且和既往收入和储蓄也有密切关系。换言之,消费需求不仅是当期收入的函数,也是存量收入、储蓄的函数。老百姓购买房子、购买汽车,甚至一些其他高值的耐用消费品,我相信并不是光靠当期收入,主要还是靠过去的储蓄和积累。

  第二个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只是个人购买的,还有集团消费。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们个人当期收入的增速并不必然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凤凰卫视记者:

  马局长我记得在你上任伊始的时候,在媒体有关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采访的时候,你曾经说过对中国的经济很有信心。但是现在第四季度的数据出来,第四季度GDP降到了6.8%,这个是下行非常明显的数据,您对2009年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是不是认为第四季度这样的数据出来,对2009年保8的压力是不是进一步增大了?谢谢。

  马建堂:

  感谢你还能记住我10月份的一个访谈。应当说,去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确实碰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困难,一时的困难。就像今天我们一出门碰到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它不会永远都是这样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朋友们,我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我相信你们也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打破和消除。这个总体的格局就是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是中国的主题,这个基本的格局,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这些基本要素也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打破。恰恰相反,在经济下行阶段恰恰是创新的温床。知名经济学家休彼特说过一句话,困难时期,企业碰到困难,毁灭是创造性的毁灭,但和平发展没有变,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基本条件没有变。

  马建堂:

  第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曾经有一个结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中国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很重要的力量,是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人民群众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强大的需求,推动着中国经济在加快前进。戛然而至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个基本需求了吗?没有改变。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大国,是中西部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大国,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强大需求,我想这些仍然会推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强劲发展。

  第三,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有了需求,还需要供给。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步,中国的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中国有七、八亿的劳动力,有20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日趋完善的供给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马建堂:

  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2009年有信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信心。我上面说到了,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扩大需求、增加投资的十条,也有调整结构、振兴产业的十个规划,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后劲、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的专项。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肯定会走出目前的困难,而且已经在12月份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尽快克服眼前的困难;我们应该有信心,尽早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我们应该有信心,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

  你们已经提供了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的数字,但是我们想了解2008年第四季度相对于第三季度的生产总值,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如果下降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有衰退的情况?

  马建堂:

  这位先生提到了第四季度当季GDP的总额,这个数据请综合司的李晓超先生给你提供,因为我这里只掌握了增长速度的数据。

  马建堂:

  从增长速度上看,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8%,去年第三季度当季GDP增长9%,增速有回落。中国的统计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因为中国目前衡量经济走势的还是同比的概念。国家统计局要逐步建立GDP增长的环比概念,就是第四季度相对于第三季度,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建立这个制度。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房产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