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选房的生存体验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6:23 新京报 | ||||||||
如果你选房时还带点自己想法的话,哥们儿,你最好还是洗洗睡吧!免得在售楼小姐势利的眼神下,产生自卑感。 经常在报刊或电视上,看到大家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如何去完成某种“生存体验”。 为了吸引众看官的眼球,列举的地方很多,当然越荒谬离奇越好。什么无人孤岛,处女岩洞,原始丛林啦……总之,都是些常人一生中都难以涉足的地方。而要在那样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其经历的过程似乎值得人玩味。于是惊呼,向“生命极限”挑战啊! 可惜的是,这一切往往都是假的,而且带有明显的游戏精神。这有点像英国一档真人秀节目中,6名竞争者使尽浑身解数想要与一名美女同床共枕。节目末了,美女轻撩起裙子,面带害羞地说一句:“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原来“她”竟然是一个变性人,一切都不过是制作单位为了收视率而设下的圈套。 作为来京“打拼”的外省人,我经常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真正的挑战并不是在什么孤岛或丛林,而是在北京。 而这个生存体验最大的难点,便是住房问题。什么贵都不如房子贵啊,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切感受。伫立在北三环办公楼的窗前,目力所及周边高耸的楼盘,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如果你选房时还带点自己想法的话,哥们儿,你最好还是洗洗睡吧!免得在售楼小姐势利的眼神下,产生自卑感。 几年前,我租住在一套狭窄的一居室里。一个来北京出差的朋友与我见面,见我为了一套未来的房子就那么“熬”着,很少上影院,很少去迪厅,很少……他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朋友的月工资是一千多块,可老家房子普遍600元一平方米。 与北京相比,天壤之别啊。 那时的我,经常喜欢听一首叫《蜗牛的家》的歌,歌词是这样的:“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如今,我算是苦尽甘来,好不容易拥有了一套自己的住房,可毕生的储蓄已被全部掏空,并且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众多的“都市负人”一族。长达20年的银行按揭,揣摩不定银行什么时候会再次加息,而每一次微小的动荡,都令我等工薪族牵肠挂肚,心神不宁。 打电话与老家的一些朋友聊天,我经常笑着对他们说:“如果你酒足饭饱半支烟过后,想去搞什么野外生存。 那么来北京吧,北京或许是你最好的选择之地。“ 赵亚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