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对居住区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区服务项目的种类也不断推出新的要求。小区的公共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区居民的生活的舒适度。所以人们在卖房的时候越来越重视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直接为本居住用地内居民服务的公用服务设施一般包括公共建筑及其场地,还有附属设备等。住宅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地方,合理的配套设施能够提供给人们休息和娱乐的需要。现在开发商都是声称
自己又最完美的公共配套设施,但是怎在没有亲自体验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判断公共配套设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呢?还是要靠科学的计算方法,和专家的意见。
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教育系统。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中学、小学等。
2.医疗卫生系统。包括医院、门诊所、卫生站等。
3.商业、服务业系统。包括粮店、副食、食品、菜场、百货、服装、杂品、棉布、鞋帽、家具、五金、交电、眼镜、钟表、书店、药房、饭店、饮食店、食堂、理发、浴室、照相、洗染、缝纫、综合修理、服务站、集贸市场、招待所、自行车存放处等。
4.文娱、体育系统。包括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站、老年退休人员活动室等。
5.金融邮电系统。包括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等。
6.行政管理系统。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房管所、粮管所等。
7.市政公用系统。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煤气调压站等。
8.不能归类的项目合并成一类称为其他类。其他类是七类以外的宜设置的项目,如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应配建的防空地下室,新出现的第三产业用建筑,还有新出现的其他应配建的新项目等不能归入前七项的,暂可统归入其他类。其他类目前难以统计,故千人控制指标中对其他类未作规定,千人总指标中也未包括其他类指标,在执行中应结合实际指导本地的居住区建设。
在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中,市政的设施的配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道路包括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步行道等。
2.停车场(库)居住小区内集中停放车辆的场所,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存车处、小汽车停车处、公共停车场(库)等。
3.自行车、摩托车存车处居住小区内集中停放自行车、摩托车的场所。服务半径不大于150米。设置面积按每户1.5~2辆自行车,每辆占地1~2平方米计,设置方式为设在住宅底层、设在地下室和单独设置三类,设在地下室用地指标应取上限。
4.小汽车停车处居住小区内集中停放住户小汽车的场所。服务半径不大于300米。设置方式为设在住宅底层、设在地下室、设集中停车场等。停车位数量建议小康住宅示范小区不低于小区总住户的25%,其他小区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5.公共停车场(库)存放进入居住区和小区车辆的场所。服务半径300~500米,面积视各居住区和小区具体情况而定,设置方式为设置地面停车场、设置地下停车场和设置多层停车库等几类。宜设在居住区、小区人流集中地段。
6.供水设施包括供水管网和高压水泵房。供水管网,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并使管线之间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与其他管线水平和垂直距离应满足有关设计规定。管网管径应考虑居住区未来用水量的发展。高压水泵房,一般为低水压区住宅加压供水附属工程,设置数量视居住区需要而定。建筑面积每处不小于40平方米。
7.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网、污水泵站、化粪池等。
8.供电设施包括供电网络、变电室、开闭所、路灯配电室。
9.供气设施包括供气管网和煤气调压站。
10.供热设施包括供热网和锅炉房,主要应用于有温泉地区和北方采暖地区。应注意环境保护问题,使锅炉房既接近供暖负荷中心位置,又不影响周围环境。
11.消防设施保护居住区消防安全的市政设施,消防站应由城市消防总体规划确定位置,不属居住区配套设施的范畴,但消火栓应在居住区中予以考虑。在居住区主要道路上每120米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
12.小品设置在各类绿地内起观赏作用和点缀景观作用,以及为居民提供休息、使用功能的小型构筑物。可分为功能性小品和装饰性小品两大类。功能性小品是坐椅、桌、园灯(路灯)、垃圾筒、电话亭、售货亭、休息亭(廊)、书报亭、入口标志、楼门牌、指示牌、路牌、儿童游戏设施、地面铺装、围墙、栏杆、路障、台阶、挡土墙等。装饰性小品如花架、花坛、水池、假山叠石、雕塑等。
除了以上对硬件方面的要求外,小区的软件配套也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化的高速发展电脑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求也越来越大。网络系统不仅可以加速与外界的交流,方便居民的日常费用缴交,还为日后的智能化建设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