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产导航

机构视点 房地产开发将从城市向郊区转移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08:1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和裕(李和裕博客)

  在18亿亩耕地“红线”仍卡得很紧的情况下,宅基地作为农村非农用地,一旦可以自由流转,地方政府便可增加建设用地,是一个“腾挪”用地指标的潜力空间。“集体建设用地一旦‘开闸’,无疑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利于缓解楼市日趋紧张的土地供需关系。”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分析师张秀琴(张秀琴博客)表示。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乡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迫在眉睫。而在这过程中,城乡土地制度的相互承接成为重中之重。增加供地当然不是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的主要目的。这只是在实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是从我们房地产业的角度看到的一些机会。”张秀琴指出。

  不可否认的是,推进农村的土地整合、产业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这资金不可能来自农村和农民的自我积累,只能来自于由城市化推高的土地收益。而一旦城市资本与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开发商拿地的模式也会有所转变,比如不但可以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得土地,也能与集体、私人协议获得土地。“估计集体建设用地形成广泛流转后,会有相当一批开发商瞄准这块成本较低的土地市场,开发布局也从城市向郊区转移。” 张秀琴认为。

乐居房产新闻天天精彩
地产新闻 市场动态 | 土地市场 | 房价信息
地产金融 | 城市建设 | 纠纷维权
政策法规 楼市 | 土地 | 银行 | 税收
地产报告 机构报告 | 乐居研究 | 易居报告
地产企业 企业动态 | 机构点评
房产调查 调查报告 | 调查问卷
会议论坛 会议预告 | 会议播报
直播访谈 聊天预告 | 聚焦业内 | 新盘接触
家居家装 | 活动播报
地产评论 市场 | 楼盘 | 政策 | 企业
保障住房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告 | 各地动态
地产人物 人物报道 | 人物言论
房贷理财 商业贷款 | 公积金贷款
娱乐地产 环球地产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李和裕发表的文章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发表的文章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