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产导航

住建部课题探索大城管模式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9年08月15日09:07  华夏时报

  作者: 杨仕省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8月7日,《中国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就该课题大纲开始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个确实是我们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8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一位官员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成立一个由市长牵头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下称大城管)势在必行。”8月12日,征求意见稿负责人、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管理研究处的翟宝辉(翟宝辉博客)处长告诉记者,将一个城市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协调统筹,形成“大城管”格局有利于建立城市管理的科学概念体系。

  近些年各地政府普遍重视城市管理,组建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等机构,将市容、市政、园林等领域纳入管理范围。“在此基础上,部分城市探索了市长牵头的‘大城管’模式,效果十分理想。”翟宝辉说。

  “应该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翟宝辉说,这会涉及所有城市基础功能设施和公共空间管理的部门。另有专家也认为,住建部因此可以将各级城管轻松收归囊中,明确其主管部门。

  市长当掌控直属局

  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建议,城管的职责由住建部归口管理比较合适,以城市建设司为基础,组建城市建设与综合管理司,或单独设立城市综合管理指导司。

  征求意见稿还建议,各省(自治区)由住建厅以城市建设处为基础,设立城市建设与城市综合管理指导处,或单独设立城市综合管理指导处。“有条件的省可设立城市综合管理局,作为建设厅二级局或省政府直属局。”翟宝辉说。

  一直以来,城管的归属非常混乱。记者多方采访获知,有的挂靠在建设局(如河南省济源市),有的挂靠在规划局(如广东省清远市);也有的城市成立了城管执法局,但挂在建设局(如山东省青岛市),各地情况十分复杂。

  “建设局或规划局下设的城建监察支队或城管执法局,一般是事业编制,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四川省广元市城管副局长坦言,城管体系非常需要规范调整,但难度不小。

  对此,征求意见稿称:“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城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市长。”因此,“大城管主任必须由市长兼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城市综合管理局内,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翟宝辉认为,有条件的城市组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作为本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平台,统一指挥权、督察权、赏罚权。

  据了解,2009年初,经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申报,该部于今年5月4日发布建科(2009)80号文件,批准《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立项。此外,征求意见稿还邀请一批城管执法局长参与研究。

  城市管理的科学内涵是城市综合管理。征求意见稿强调,与目前的“城管”不同,“大城管”概念就是城市综合管理,包括给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处理、供水等,涉及到城市基础功能设施和公共空间管理。“这需要更高权力层次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翟宝辉说。

  化解多头管理

  记者采访发现,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正在探索“大城管”的城管模式。今年2月,南京23个单位(包括市容、市政、公安等)组成“大城管”,由市长担任城管委主任。

  这样的“大城管”格局雏形同样出现于江苏省淮安市。据记者了解,淮安市大城管由市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涉及到城管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此外,深圳市城管局目前整合了以前城管综合执法局、环卫局、园林局、市政局、爱卫办等部门的职能;广州、北京、武汉等也在探索“大城管”的模式。

  在前不久的广州市三年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会上,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表示,广州正在实施“大部制”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成立“大城管”,涉及城管综合执法、市容保洁、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多个领域。

  “大城管的组建,利于政府从利益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实现。”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如是评价。目前的城市多头管理随处可见,例如违章建筑,记者了解到,该问题涉及到建委、规划和城管等部门,而“泥头车”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建委、交委、环卫、交警、城管、环保等部门。

  在回答“城管管什么”的问题时,翟宝辉明确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城管应该管也只能管城市基础功能和城市公共空间,而衍生功能即人类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则不应当由城管去管理。”

  征求意见稿就此指出,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原因是,城市公共空间绝大多数被城市强势利益集团占用,弱势群体实际可分享空间太少。

乐居房产新闻天天精彩
地产新闻 市场动态 | 土地市场 | 房价信息
地产金融 | 城市建设 | 纠纷维权
政策法规 楼市 | 土地 | 银行 | 税收
地产报告 机构报告 | 乐居研究 | 易居报告
地产企业 企业动态 | 机构点评
房产调查 调查报告 | 调查问卷
会议论坛 会议预告 | 会议播报
直播访谈 聊天预告 | 聚焦业内 | 新盘接触
家居家装 | 活动播报
地产评论 市场 | 楼盘 | 政策 | 企业
保障住房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告 | 各地动态
地产人物 人物报道 | 人物言论
房贷理财 商业贷款 | 公积金贷款
娱乐地产 环球地产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华夏时报发表的文章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