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祥
作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宁夏石嘴山,因产“太西煤”享誉国内外。
依托资源发展工业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许多资源城市的沿袭的模式。石嘴山这座“塞上煤城”也不例外。
过去的几十年,石嘴山的产业围绕着煤炭做文章。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37.7%来自煤炭开采、洗选业和电力生产与供应业。
当赖以生存的资源因过度开采而逐渐减少,一些矿井被关停或闭坑,留给这个城市的除了一系列光荣的纪录外,还有是被污染的环境、撕裂的地壳和一批下岗职工。
这些资源城市将何去何从?
太西煤:
宁夏第一个和世界对话的商品
2009年5月底的一个下午,CBN记者沿着贺兰山穿行,来到位于石嘴山40公里外的石炭井矿区,两座矗立的煤矸石山的阴影下,几辆运煤车缓缓驶过。地面沉陷损害了道路和房屋,一些工人获得政府补贴搬离了这里。
石炭井矿区共有13个煤层露出地表,高高矮矮的山坡中嵌着塌陷的深沟,一眼望过去,可辨认盗采煤炭者留下的洞口。煤矿工人说,在盗采最猖獗的2004年,上山拉煤的汽车绵绵不绝。
2002年10月,石炭井区划归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管辖,更名为石炭井镇。
石嘴山大规模开采煤炭始于1956年。当时,西北煤矿管理局按照煤炭部“贺兰山北段、黄河两岸以石嘴山为中心,建立西北煤炭生产基地,责成西北煤炭管理局派得力人员开始筹建”的批示,在进行地质勘探时成立了石嘴山煤矿筹建处。
来自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等10多个省市成建制调入的两万多名干部职工(不包括随迁家属),奔赴石嘴山参加煤炭工业建设。
当时,包兰铁路尚未开通,包兰公路的路况和桥梁又不能承运大型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矿区筹建处雇用黄河船工,与筹建工人一起,用木排将矿区建设所需的木材、钢材和机械设备等从兰州顺黄河陆续转运抵石嘴山。
1976年的春节前夕,辽宁籍老矿工胡永昌的女儿胡艳丽到矿上过年。在她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偏僻的深山沟,从矿上食堂打来白菜萝卜或土豆白菜,顿顿是馒头,但管吃饱。
“因为住房紧张,那些带着农村家属的老矿工们,在山坡上盖起了一间间平房,一家人挤住在一起。”胡艳丽说。那时的矿山,高音大喇叭里,或播放着京剧样板戏的精彩唱段,或播放着放高产、献厚礼、迎佳节的口号。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援建的煤矿工人挖出了被称为“黑色的玛瑙”的太西煤。
20世纪70年代,太西煤以三低六高的内在品质远销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宁夏第一个和世界对话的商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40%的创汇一度依靠太西煤。截至2007年,太西煤出口创汇6.4亿美元,美元换回了宁夏急需的工业设备和原材料,促进了宁夏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自建市以来,石嘴山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开采煤炭5亿吨,贡献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利税200亿元,发电量1500亿度。”石嘴山市委书记李文章告诉CBN记者。
已退休的河南籍老矿工段玉生说,他在1959年来到石炭井矿区挖煤,每天上班前,都可以看到不远处火车载着满满的煤离去,那是生产繁荣的象征。事实上,忧患就像煤炭一样深埋在地壳里,等待被一起挖出。
太西煤以宁夏汝箕沟、白芨沟、大峰矿所产最佳。根据测算,如果每年开采550万吨,这种煤的储量只够开采40年。
2005年,宁夏明确提出“限采令”,将年产量被控制在500万吨以下。
资源城市转身之再就业
在繁华年代,煤炭矿务局是典型的小企业、大社会,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蓝色工作服、工具包曾是一种优越的象征。“那时候矿务局的人到市里,反倒是觉得到了乡下,因为当时市里公共设施都不能跟矿上比。”段玉生说,当时一个月发50来块钱,全家人都够用。
现在能够开采的煤越来越少,石炭井矿务局已不复存在。段玉生告诉记者,一部分工人下岗了,一部分转战到宁夏其他的煤矿,还有一部分依旧在矿区轮流开采。
5月28日下午,石炭井二矿采煤区,几名年轻的工人从矿井的升降机上下来,径直前往不远处的洗澡堂,满面的煤粉使其面目难以辨认。他们身后的一位老工人,边走边拍打着身上的煤灰,满面煤粉遮掩不住额头的白发。
目前,石嘴山市辖区内的国有矿山有2/3进入了中老年期,多座矿山已经闭坑或面临闭坑,现有储量5.3亿吨,最多可开采15~20年。
当城市随着矿业兴起时,它们被冠以“汞都”、“煤都”、“石油之城”等美誉;经过十几年甚至上百年开采后,它们濒临困境: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
2002年,国家发改委《资源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确定了全国共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森工城市21座、其他城市5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涉及总人口1.54亿。
无论是煤炭城市,还是其他资源城市,有着近似的成长轨迹:矿业兴则城市兴,矿业竭则城市衰。
所谓“资源枯竭”,一般是指主体资源生产能力下降(产能型枯竭),或者主体资源产品价值下降(经济型枯竭),或者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功能缺失(环境型枯竭)。
课题组称,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
在此背景下,2007年12月,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界称之为“38号文件”,其中提出了5大任务和6大政策措施。
“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欠账。”文件称。
和许多资源城市一样,就业难无疑是石嘴山最头疼的事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石嘴山各煤矿安置了许多富余职工及其家属,煤矿不景气后,失业潮波及面更广。
“1996年,石嘴山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度达到9.7%,高于全国临界线4个百分点。”石嘴山市劳动就业局局长陈鸿思告诉CBN记者。
20世纪90年代,由于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小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煤炭市场总量严重过剩,加上煤炭下游企业的不景气,石嘴山煤炭企业和全国煤炭企业一样陷入困境。
“由于部分矿井关停和企业改制等因素,全市失业或半失业人员达7万多人,3万多煤炭职工下岗或转岗,涉及家属10.7万人。”石嘴山市发改委的材料显示。
“老矿工们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不再下井,不再干重体力活。”石嘴山“蝶恋花”鲜花店老板黄支军说。1958年,黄支军的父母从徐州煤管局调到石嘴山的煤炭基建公司工作,家里两代人都跟煤炭打交道。
黄支军在矿上工作了5年,1998年因效益不好下岗。刚下岗时,他帮别人跑运输,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后来用攒下的钱买了辆车跑出租,但发现这一行并不适合自己。
2004年9月,他决定开一家鲜花店。“开张第一天的晚上,卖出了第一束鲜花。”黄支军说,要将鲜花店经营好并不简单,前四个月赔了不少钱。
在石嘴山市劳动就业局的帮助下,黄支军获得了2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经过兄妹俩的共同努力,花店的生意慢慢好起来,还清了贷款。2007年,根据市场需求,黄支军的鲜花店增加了婚礼庆典服务。
黄支军告诉记者,他刚从山东青岛、烟台考察回来,等5万元的小额贷款下来后,会扩大经营范围,向婚礼庆典一条龙服务的方向发展。
“2006年以来,全市有664人享受了小额贷款,贷款金额1290.5万元,享受贴息补贴78.98万元,带动从业人员1499人。”陈鸿思告诉CBN记者。
像黄支军这样“创业”的下岗职工毕竟是少数,作为劳动局官员,陈鸿思希望国家能够投入更多的培训经费,援助困难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治理采煤沉陷区
作出贡献和牺牲的还有那些一家两代以“挖煤为生”的煤矿工人,但他们生活的土地已经沉陷。数据显示,石嘴山曾有9万多煤矿工人及其家属,生活在充满着危险的塌陷区的房屋中。
在两代煤矿工人的奋斗下,石嘴山依托煤炭生产成为宁夏的工业重镇。一个在建设初期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高强度的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
石嘴山市发改委提供给CBN记者的材料显示,采煤区形成的沉陷面积达41.35平方千米,因采区塌陷破坏地表原始自然形态,坑深最大为21米,个别塌陷裂缝直通井下。沉陷区涉及住户30359户。
以该市惠农区为例,有7个沉陷的大坑。42岁的吴学虎曾住在这样的大坑里,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一家人的生活靠他出外打点零工维持。拮据的生活状况,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吴学虎说:“有一年夏天,连着下了3天大雨,屋里漏得一塌糊涂,靠西边的那间小屋还顺着裂缝塌了半边,幸亏当时屋里没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从大坑里的旧房子搬走。
每遇下雨天,沉陷区居民的安全也困扰着当地政府。2005年7月的一天,突降暴雨。那天,沉陷区44户居民的房屋倒塌,607户居民的房屋严重裂缝。
“整整一夜,大雨中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营救。沉陷区里715户、共2700多人被安全转移,妥善安置。”随行的政府官员告诉CBN记者。
惠农区煤炭系统职工王孝良全家10口人原来在矿区的沉陷区居住,过去院子和路一样高,随着沉陷加剧,院子外的路逐渐变得比院子还高,一下雨,水就往院子里涌,全家就得“抗洪”。
沉陷区煤矿工人的居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曾表示,趁着现在煤炭价格高,企业效益好,国家又有政策扶持,赶紧把沉陷区的群众搬下来。不然,再过几十年,煤挖完了,没资源了,搬不动了,就把群众撂到山沟里了。现在哪怕少发点奖金,也要在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把群众安居的问题解决了。
为解决沉陷区居民住房问题,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宁夏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项目总投资11.25亿元,其中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用3年时间新建住宅建筑75.54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2590户。
在采煤沉陷区生活了38年的王孝良,最近告别了沉陷区“坑里”生活,住上了楼房。“作为沉陷区搬迁户,花了4.1万元在静安小区买到了一套原价6.4万元的房子,政府补助2.3万元。”王孝良说。
王孝良所在的静安小区是执行项目之一,房子按照成本价出售,已经建成6个居民区,计划安置沉陷区居民6521户。惠农区计划在沉陷区种上适合西北地区生长的植物,并将“7号坑”建设成一个地质生态公园。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不仅仅西北地区,在煤炭富集的东北三省、山西省等地,都加大了对煤炭沉陷区的改造力度。
[ 石嘴山积极发挥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项目的带动作用,已经发展起了电力、重化工、新材料、冶金建材、热电联产等一批关联度大、综合利用率高的产业
经济转型时的困难是缺政策、缺资金。为此,石嘴山争取成为国家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
|
推荐博文 | |
[马跃成] 政府必须保证人人居有定所 2009-8-13 17:31 [董成竹] 京城房价短期难降的三大原因 2009-8-13 17:29 [老周说房] 中国买房毫无踩点可言 2009-8-13 17:28 [中原研究] 7月量价齐跌难阻房价向上趋势 2009-8-13 17:26 [陈世剑] 陈世剑:被憋屈的重庆文化 2009-8-13 17:19 [亚豪] 生态住宅建筑成本不到10% 2009-8-13 17:14 [金承龙] 政府应在楼市十字路口原地踏步 2009-8-13 14:46 [李连源] 二手房过户攻略:最易忽略的证明问题 2009-8-13 14:44 [周宏] 八九月份试楼市关键时间点 2009-8-13 14:35 [王恭敏] 万科接手楼脆脆的真实内幕 2009-8-13 14:25 |
相关链接 | |
宁夏石嘴山将加快光伏产业基地建设 2009-07-16 10:16
石嘴山:正在成功突围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2009-07-09 11:46 石嘴山城信社变身石嘴山银行 2009-03-23 03:43 石嘴山市开展“农家乐”经营管理培训 2008-12-08 09:04 石嘴山市概况(图) 2008-12-02 15:17 宁夏石嘴山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8-11-17 17:12 宁夏石嘴山:走出经济转型成功之路 2008-10-13 01:28 石嘴山游记:黄河流过石嘴子 2008-09-25 13:54 石嘴山游记:一堆绿影漂不去 2008-09-25 13:52 宁夏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的意见 2008-08-14 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