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赖总,最近我们看到你们的公司来到成都,也看到了对行业的改变,今天的话题,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影响,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我们的市场是否会发展得更好。下面有请中凯集团的杨总谈一下这个话题。

  杨益华:我谈一下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我跟各位的观点有一点不同。房地产涉及的面很广,每个企业和部门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谈对宏观调控的影响。作为房地产业的从业者,认为太宏观的总结虽然很重要,但是应该反思本质的东西。

  其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要反省房地产开发商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今天的博鳌论坛中讲房地产开发商是什么东西,可能大家觉得很可笑,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就是因为这个事情不清楚,使得我们的政策、专家研究机构,房地产商自己的行为都产生了很多的错位。有的东西看起来很有道理,真正分析了以后,就不知所云。

  调控后应该反思和认识到的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是非常复杂的主体,一方面是投资商,我们真正的利润来源80%是靠投资土地和项目获取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房地产商是金融投资者。

  第二个方面,我们对项目日常的开发管理,我们是开发管理的服务机构,大家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区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风险和利润也是不同的。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政府的政策也好,老百姓对你的反应以及自己的行为都有很多的偏差。

  前段时间大家都讲房地产商获得了暴利,是否有暴利,我们就不要说了,就是有暴利应该对谁说,如果对房地产行业作为投资机构或者是金融的参与者来讲,即使有暴利,也不能指责,因为房地产上的投资行为、风险除了IT行业风险投资外,比所有行业的风险都要大,例如今天购买股票有了风险就要抛出去,但是开发商的产品需要二、三年的开发周期,如果有了风险不能马上卖出去。

  例如上市也有风险,今天投资有一千万元,如果上市后超过了20倍,就是2亿元,但是从来没有人说PE是暴利,所谓的风险是上不了市变成了真正的股东,这跟房地产商所承担的投资风险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国家说房地产有暴利是将房地产商当做开发、管理商,所以是低收入低风险的行业,如果这样看待政府的政策就存在问题。金融行业研究房地产也是这样的,如果将房地产商作为投资者,不能跟其他的行业相对比。对于房地产本身,你的行为是非常可笑的,刚才我讲了,你的公司中80%利润的来源是由投资行为产生的,我可以勘定的是,中国的房地产企业80%的精力是花在开发管理上,很多的企业对这方面的风险却不知道的。前面我为了招聘几个投资经理面试了12个人,这些专门搞投资的人,就连现金流不知道,内部收益率也不知道,这样的投资商如果从事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就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

  如果将自己作为投资商,所要考虑的问题就跟开发、管理是不同的。国家宏观调控后,大大挤压了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空间,这个时候很有必要重新认清楚房地产开发商是什么,是投资商还是开发商,否则就没有活路。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