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第三届中国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大连)论坛”于4月23-24日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 本次论坛盛情邀请了中外住宅设计与住宅健康的专家到会参加,大会同期举办高峰主题演讲与论坛;项目参观和互动交流。以下为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杨贵庆发言。

  杨贵庆:因为今天下午讲座的人比较多,内容比较多,时间一直在拖时间把我挤掉了,我还有20多分钟可以讲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格林小镇的业主带来非常优美的诗句,非常文学化的语句,把我们带到那样的环境,让我们感到我们的美国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谈到的,让人们在生理安全的基础上,希望自我实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收入,在那一群人中,有这样的社区经审核社区生活,给我们启发有现实的社区和网络的社区,让我联想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所谈到话。

  技术方案对健康住宅来说是不够的。那么,所以我们在这个健康住宅的旗帜下面,不断讨论物质建设的健康性和住宅理论的健康性。

  居住环境社会心理价值的概念。

  一、什么是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价值。

  二、它是有哪些分析构成的。

  三,我们在这样一个课题下如何来进行对社会心理价格的评估。

  那么,首先,我们看到,今天谈了很多的议题,可以说住宅是非常特殊的商品。

  它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力水平的阶段反映,它具有反映社会经济技术和技术反映在我们如何我提高人均环境质量方面的开创人均健康生活的新领域,健康住宅包括的物质环境健康和社会环境健康的方面,提出了内容。

  我们在几大内容的框架下面,包括住区的社会功能,心理环境,健身体系,保健体系,公共环境卫生体系,文化养育社会保险,健康行动等等方面。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在很多的调查研究里发现了规律,这个就是人们对于一个居住环境的认同和评价或者满意程度,让人们永久的选择或者长期的居住在这方面的定居意念。这就让我们看到居住的社会心理价值所在,我们把它定价为居住环境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和居住心理健康影响,并反映于居住者对居住环境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它充分体现了居住环境的社会性。

  我们提出框架有这样的作用:

  1、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安全感的心理需要

  健康住宅的设计标准提供了住宅及其环境设计和建造的安全规范,从建筑材料,设备到各项预防材料要提供安全的系统。

  这个照片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层到六层的阳台和窗都装上防盗窗。我看到后,马上拍下来,这个很难显示人们的健康心理,他们都安装防盗窗,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进行了调研。

  2、满足人们对于居住舒适度的心理需要。

  这个拥挤的程度可能产品压抑和紧张,

  3、满足居住的私密性要求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提供思考。

  因为人们具有需要独立的渴望和需要交往的矛盾性。人对于私密性的空间和交往的空间同时是需求的。因此,要提供满足私密性的要求和满足交往的需求,是社区公共场所设计同样重要的,这就像住宅室内的无视和听这样的关系一样,提供满足邻里之间的交往的之中形式的公共客厅也显得同样重要。这就是我们致力于健康住宅的重要出路。

  在公共住宅中带来的人们交往的可能新提供空间基础的例子。

  为人们社区日常的邻里交往提供可能。

  我们通过调研可能看到。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张图上,很少往来和不往来将近占有90%。那么现在看来,这样的居住模式,这个以及一梯两户,三户,地下车库,进入电梯就消失了,这个城市的匿名信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人们在生活节奏中是不是需要交往?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还是经过调查对老人的问题的回答,老人不往来的就更多了,几乎邻里之间的往来,串门基本上是没有,是不是不愿意呢?

  大多数人非常希望交往,一般交往的就占了绝大多数,现在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交往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4、我们对价值概念的作用,它对满足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很重要。

  社区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主题塑造文化氛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建立这样的概念,我们对通过研究,这张图,我们就把影响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健康性的要素进行了归纳,我们把它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作为基本要素,第二块是作为扩展要素,基本要素就涉及到社区环境的一个安全感。它相关的研究,就是安全防范的设计和措施,涉及到居住环境是不是带来压抑感,特别是私密性,半私密性的空间,领域感的提供。

  亲情感的提供是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住区的照顾,满足不同居民城市的需要有这样一个要求。我们在进一步把一些问卷调研所反应的问题,把它有一些归纳到扩展要素――就是孤独感。

  营造住区的睦邻关系,可以来减少孤独感,归属感,是不是塑造虚拟的网络社区来加强归属感。公共事务的渠道,加强居民的定居意识,建设社区,转化为一个规划实际的住宅,来反馈环境建设和场所支持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来建立这样一个系统。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把这些研究的理论提升再反馈回去,进行这方面的一个评估方法的制订。

  这就是居住环境社会心理价值的使用评估方法。

  我们采用实地观测,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这和我们开放的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有的研究,这个里面,我们为这个九大社会环境的要素,制订了50道题目,这个题目就是涉及到九大要素四个部门。

  九大内容,是社区安全,社区休闲,建设场地,文化活动,组织管理……后面的表格是制订了一个关于国家健康住宅研究中心,一大块是填表人的概况。这样一个楼盘大概有一个怎么样的年龄构成,一个是时间的长短,另外是职业,这一大块是职业的楼盘项目的特征,因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收入水平,对环境的态度,和满意程度是不一样的,希望有几种类型的普查。

  包括住房的类似,人口结构,房型,住房的面积,我们这个一个项目的收入经济的收复水平,那么,这个和我们后面的评价是相关的。

  这个第三大块,收取林立的生活体验,我们就把刚才九大社会环境评价要素转化为相连接的问题,那么,这样问题,包括安全性的问题,你可以去问,这个里面你安全吗?这个太笼统,没办法问。

  我们可以转化为你在小区的交通问题有哪些不足,居住的安全在里面有很多的选择,如防盗窗,人口太杂等等。

  假如你居住地层不装防盗窗你感觉安全吗?

  你在家里是否经常拉上窗帘,一面对面人家看到你。这个是视觉不安全。我们看到很多落地窗在节能饱暖上不知道行不行。

  我们把这样问题,这些要素转化为50道题,关于交往的问题,我们也把他划分若干问题,把小区楼道,电梯里面遇到,本楼的里面,或者区域的邻居的熟悉程度,多上数熟悉的人家,邻里保持的原因是什么,包括社区参与的问题,包括小区不良的态度,还有团体的活动,特别是小区组织的免费的活动,我看很多健身的设施,一些拆除或者关闭,有可能是因为,它不是免费的。

  人们不愿意花钱学,业委会的活动,我们把它归纳为这三个对一个居住环境的综合判断。比如您和您的家人是否愿意长期居住下去,我们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在选择性的社会,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居住地。

  在最后,您和您是否长期在此居住下去,一个是非常愿意,一个是比较愿意,一个是不愿意,如有能力就搬走,我们对这个项目的调查,发现,非常愿意子和的占43%,一般的占48%,健康住宅在社会环境健康性的实践是成功的。

  总的来说,从现代问题来看,要全面提高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价值尚任重道远,但是,相比较,健康住宅项目具有较好的综合评价。

  进一步从安全防范,减轻压抑,领域划分,睦邻交往和居住心理,社区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制订更为有效的措施,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制订更为有效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刃具环境的质量,积极创建和谐社会,为营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