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第三届中国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大连)论坛”于4月23-24日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 本次论坛盛情邀请了中外住宅设计与住宅健康的专家到会参加,大会同期举办高峰主题演讲与论坛;项目参观和互动交流。以下为德国魏玛大学教授Dr.DieterHassenpflug主题发言。

  下面有请德国魏玛大学教授Dr.DieterHassenpflug做主题发言。

  Dr.DieterHassenpflug:亲爱的组织者,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谢谢你们邀请我来到这里,我介绍我的名字,也是Dr.DieterHassenpflug,我是成实学习和城市策划这方面的策划者,我是德国魏玛大学教授,我将在这里接受关于环境方面的特征,其是关系方面的特征,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希望做一些比较。是一些典型的,德国的住宅发展的状况。

  根据一个非常著名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远远不是没有疾病的问题。健康表示: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对于良好的生产状态,私有的房间,我可以说,这是人们的房间是人们的住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健康生活状态,并不仅仅是和技术相关。并不仅仅是是是这样技术来避免污染,各种什么建筑材料的问题,我们应当包括好的和有吸引力的环境,能够支持感情上的良好状态,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谈很多,关于设计方面的质量问题。

  这就是我为什么提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美学概念被使用当中。

  在中国的房屋设计中,哪个是最主要的建筑概念?和德国相比,在中国和德国各自强调哪一方面的优势?我将要从在德国的新房屋发展的这一块开始。

  有一个德国的南部小城,这样一个新的居住区,过去是一个法式军营。那些老式房子再次被使用,并且添加一些新房子进去,这里可以居住6000人左右,55%是外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社区。这里面包括办公的区域。这里面有2500个中小企业和贸易企业。所以,第一个结论是在德国这个社区体现的是混合型使用概念。这也是一个开放型的社区。

  在我们中国经常看到我们有但到处都有大门,在欧洲大部分的情况下,对于小区增加这种大门是非常少见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对社会分区这样一种反叛。我们在这当中呢,有我们把普通的人的居住,以及富人的居住混居在一起。同时我们有非常好的对于残疾人的设施。我们额有一个完整的社区。我们也建立了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说幼儿园,还有商店,一些措施,还有文化的基础设施。所以这样的基础设施都是可以达到的,对于建筑师都是不足以为道。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体现特征是环围性特征,中国都是一条一条的结构,我们的是一种四围围住的结构。我们这样的话,就有街区周围的面,中国都是横条只是面对一方,我们在能量节约的建筑,我们在当中建立一个小型的热力电力站。在冬天,仍然可以供应热量,还有一点,平民在设计当中的参与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官员地方官员还有设计者,包括所有的这些个未来的居住者,他们也参与进社区的设计,我最后要对这个进行一下评论,就是:在可移动型这方面的概念我们有非常强的概念,到达公交站和停车场是距离相等的,如果对于没有汽车的家庭可以便宜的租到车子,并且可以在一定年限得到这部车。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停车室结构,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这些都是新建筑。右边是一些旧建筑,我们进行重新建筑,重新使用。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一条河,在街区的周围,但是,增加了一些中心的功能区。这是在柏林附近的小城,这是一些非常有名的欧洲建筑师共同设计的街区,这是一个超现代化的模式。用我的术语来解释这一点,就是强调社会免刑型,通常在这样截取子中心作为广场作为公共设施的聚居地。这样的地方,以前的欧洲的这种设计着重一种四围封闭型。

  在中国,你们还是以一种横条式的布局来设计。为了让有更多的公众倾向性所以在我们那边建立的这种建筑都是四围型的。

  这种四围型的建筑会带来更多的与公众的一种接触,外立面更加开放。这并不是一个建筑师的设计,而是25个建筑师共同设计。大家可以从建筑里面上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颜色。

  在这样的街区里不但有一些富人居住的区间,而且有给穷人居住的区间,在那些地方会非常便宜,在中间,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广场。这是又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

  这是在中国的,是上海的,有一些朋友有序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ASP的一个著名的大作。这是在模仿欧洲的得到城。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典型特征,我们都可以看到,四围型的结构,他试图设计四围型的结构,这虽然不是中国喜欢的结构,但是在欧洲非常系混这样的结构。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有些街区更长,这是中国特色的一种综合,这里有商店,是中心位置,大家可以看到,街道都是曲线型的。另一方面,你可以看到非常强烈的中国文化影响。

  街道非常宽,房子非常大,非常宽敞。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单一式的结构。这是一种在中国的德式结构。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体现其中。

  现在我想介绍两个重要的名词。在空间构造方面欧洲和中国的区别。通过这两个词可以显示不同的态度,对中国人是“内向型”对欧洲是“外向型”。在欧洲大家可以看到街道就可以看到“外向型”,中国都是“内向型”,通过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老师的传统,在胡同可以看到胡同没有外立面,仅仅是功能性的墙。它重要强调内部空间,院落内的空间,这就明显的体现了中国和欧洲的内心性和外向型的不同。

  这是一个老城,我想非常有趣,到处你都可以看到街道,院落,人们把重点放在自家的院落里,这种传统,甚至是在中国最新的房屋当中都有所体现。

  这是对于欧洲的外立面的设计的再一次的反映。重点强调公众的感觉。这是在欧洲非常典型的例子,非常“外向型”。现在我给大家一些个中国的新型房子的特征,大家看,虽然这些房子现在有面向各个方向,但是,在中间仍然一个自己的大的院落。这就是我所说的在中国,继续的“内向型”的文化。

  这是两个上海的例子。另外一个上海的例子。这里面大家看到一个广场,这是街区的一个部分。这种中心广场在欧洲是一种“外向型”在这里体现不出来,因为他是被封闭的广场。所以在中国的空间生产的这种概念是“内向型”作为关健词。

  这是另外一个观察,从历史上讲,在中国房顶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意义的。在制造房顶这方面,有一个非常传统的文化。

  这里我给大家一些照片,仅仅是观察制造房顶的方式,大家看,这不是欧洲的方式,也许很有用,可以在晚上照亮。人们很喜欢他们。也许他们对于中国人的良好感觉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不是一种欧洲的方式。在欧洲,房顶仅仅是一个房顶,仅仅防雨,但是这里你们非常强调房顶。我会会你们看更多的例子。

  在欧洲我们来说,我们有一种外立面的文化,在中国我们有房顶的文化。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变化是一种单独功能性的特点。绝大部分小区都是单独的功能性。但是我认为在中国这不是大的问题,因为你们城市的人口非常多。其他的一些基础设施,可以在周围获得到。但是这样一种单调性的小区,单功能小区是非常常见的。这和德国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已经提过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有大门。

  这样只是一种排除社会的一种倾向,安全这个话题在中国非常重要。但是这和在欧洲非常不一样。欧洲我们没有大门。这是一个有大门的社区例子。

  在欧洲的人的眼睛当中,如果中国人到德国去,可以看很明确的看到之间的差异。另外一个在中国非常典型的照片,就是这种阶梯式取暖,阶梯式比较容易取暖。因为阳光对于人们非常重要,我认为在中国你们采用了一种很好处理阳光的方式。

  这是一个青岛拍的照片,大家可以看,第一个有这样的别墅,我们有最高的房子,高的方自在后面,可以很或的利用阳光,同时可以仍然满足高密度,我想,这是非常典型的。我只是在中国发现这样的现象,没有在德国和欧洲发现这样的设计。

  作为德国另外让我感觉惊奇的就是花园中的音乐。在绿地当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扬声器,可以放音乐,一整天的放音乐。在德国你遇不到这种情况,因为人们不想发现一个自己不能去关的东西在身边,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这不是欧洲的思考方式,也许欧洲人会说,这是一种声音上的污染。这对健康生活是不利的。但是对我来说,是经典音乐,我不想听流行音乐。这是中国特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特征,他可以在晚上照明,这是绿地当中的小灯,在晚上照明,你可以看到,在晚上花也可以得到照明。在德国你是看不到的。这是不一样的。

  从开发上来说,这可以对于业主的环境作出好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中式计划,世界各地不褪的设计集中在一个街区,从建筑师理论来说,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计划,比如巴罗克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式,你可以看到英式的建筑,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横条式的建筑,还有格式建筑,大家知道在美国,格式的分区显示民主平等。仍然可以看到弯曲的街道。

  这是中世纪的欧洲,大家可以看到中式的内敛型的建筑。这是把多个大师结合在一起的例子。

  最后我想给你们一些照片,GDR形式的小区。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混合型的一种结构,没有过于矫饰的房顶,没有街道的方向,甚至在现代的建筑中,我们仍然没有四周围绕性的结构,多功能的特征,开放的社会没有大门。

  作为一个结论,我想要一些分析。我看到一些威胁,当前的中国主产阶级的住宅威胁,我想中国的密度大的建筑在中国是很比表的,但是这样通常出现在一些新建的小区中,我认为是一种有保安的是有好处,但是我们仍然有弱势,比如建筑核材料上的低质量。有很多的材料非常溶液裂,色彩会斑驳掉。我认为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像我以后提到,周先生给的讲座当中,讲到可持续的发展概念。你们现在有一种安装大门的排除社会的趋势,我认为这是缺点,我认为你们应该在文明社会朝向新的方式,单独空间是一种弱势,还有垃圾处理也不高。还有我们在资源的能量循环利用方面比较差。我认为,问题已经存在,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住房条件的提升,在中国的住小区,反应了中国不断增产的阶级特点,一个好的社会,必将有一个好的中产阶级。

  现在说一下威胁,我的经验认为,威胁来自不足,来自偷工减料。这将会发现我们的住宅很快破坏掉,而且不断贬值,这种非持续性构造,我也认为,大门也和社会排除性有大的关联,人们过多强调分裂开,中产阶级想把自己和其他人分裂开。我认为这对你们来说不是那么好,我认为中国需要在于社会型的房间进行讨论,同时你们需要,公共承诺系统,谢谢大家听我的讲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