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第三届中国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大连)论坛”于4月23-24日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 本次论坛盛情邀请了中外住宅设计与健康住宅的专家到会参加,大会同期举办高峰主题演讲与论坛;项目参观和互动交流。以下为建设部原副部长、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发言。
主持人:感谢宋增彬副市长的发言,本次我们得到了大连人民政府和大连规划局的支持,我们再一次表示感谢,
这次论坛的举办也得到了建设部原副部长、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周干峙先生的关注,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周部长为我们讲话。
周干峙:主席先生,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最近我们国家召开了两会,在两会会议上,大家可能都知道,最热门的有三个话题,一个叫住宅,一个叫教育,一个叫做保健。
所以我们这个问题是涉及到全国所关心的一个大事,这个问题还涉及到下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国家正要转向新的发展阶段,简单的讲,我的理解是要有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要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有这么一个大的目标,那么,显然,我们建设好健康住宅,我们的主题,就是为解决现在我们列在首位的所谓民生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题目,我们必须办好这件事情,不仅是建好健康住宅,还要建设健康城市,健康社会,为大目标创造好的条件。
总的来讲,我们已经是第三次、第四次会了,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把事情办好。在我们开会以外,好多有关部门也在开这方面的讨论会,去年好象卫生部,国家科技部科协,在中山也开过一次会,题目也是讨论健康和谐发展的问题。
我们这次会议,看来又有不少好的论文要发表。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我个人的想法。我今天想讲三点。
第一点:当前我们讨论健康住宅的时候,我们的思路,还要更宽一点,更远一点,更实一点,更细一点。这是总的思想。
第二点:我们要改进住宅的规划设计,要发展,健康使用的文明住宅,要有文化的住宅,要充分利用就有的住宅,保证我们的文化质量和建设。
第三点:就是我们要处理好决策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关系。
首先,我讲第一,我想我们要考虑远一点,宽一点,我们要看到这是牵涉我们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不仅是盖房子,不仅是建设小区,我觉得要看到这是关系子孙后代,关系我们经济全局社会全局的一件事。因此,我们也应该要抱着高度的爱国爱民的热情。或者讲要有这个激情,要办好子孙后代的大事。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从大的国家政策出发,要解决好多数人民特别是弱势的群体,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全心全意为社会为全局做贡献。要细致入微的考虑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我们城市的住房,这个大道理大家都清楚。我不展开说了。
第二,我说的要多一些,我觉得要改进规划设计,我们国家特别是十几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建筑,城建非常了不起,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新的住宅,如果要从各个方面都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恐怕还不能讲。要做到人人都满意的恐怕更不多。这个上一次会上,我就从设计的角度,我就讲过,我们解决好住宅建设问题。有两大方面。一个是房子里头,一个是房子外头。我想这个问题,我还想强调一下。
首先,我觉得现在我们住宅的总平面设计,跟单体设计都还要改进,大家都知道,可能现在关于户型的大小是有争论的,我觉得从长远从市场的一部分角度考虑,户型大一点好。没有问题。你不能住几年后就不行了。
但是,从中低层收入的层面考虑,从他们的需求考虑,从目前考虑,大户型多了也不行。我们国家现在搞的户型面积在世界已经不低了,都作为普及型的。现在看来,政府提出要增加中小户型,我觉得还是需要的,还是比较需要的,当然这个通盘的规划和规定,我们觉得我们的设计还有一些措施可以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设计搞的更灵活一点,目前是70平米,80平米,将来要能够很方便的改变,稍加一些工程措施就变成大一点的户型。也提高的设备标准。
这样就可以提高房子的使用程度。另外我觉得,看到一些新房子我有感受,一方面我觉得初层面积不够,还有一个就是厨房设计太粗糙,这两条都是中国人的需要,跟中国的国情所特有的,中国的人比较节俭,但是家庭杂物多了没处放,厨房经济比较大,炒菜多,油烟越来越大,过去是3两油,现在一个月一要多二斤油,每用一斤油就有油烟产生,现在有调查,说明家庭妇女的肺癌发病率提高,我们不得不把厨房的卫生提到相当高的高度,当然,还有其他需要,现在饮食丰富,劳动在某种程度也多起来。
所以要把厨房,卫生间设计好,这是真正的叫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是有一句俗话,叫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的小康关键在两房,这是过去一句老话,两房主要是厨房和茅房。
这个问题解决不容易,不只是建设的问题,设备和厨房用具要系列配套起来。
另外的住房问题就是室外的环境,室外的环境要符合生态,符合这个健康的需要。要防止建设密度过大,最近几年来,要节约用地,不少地方提高住宅区的密度,这个,所谓要节约用地,很多城市往往以香港为例,香港密度大,用地指标低,人均生活用地不到100平米。目前,城市人均用地不到80平米,80平米左右,这也确实不算少。但是,仔细分析,我们的住宅用地很紧,我们的住宅用地大概每人30平米。
工业用地太多是一般的规律,所以节约用地的问题,不仅仅是靠住宅解决,是整个城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从前两年,非典的问题上可以反映。大家知道非典起源于香港,第一过来到深圳,但是在深圳没有扩散,很快又到了广州,为什么?因为深圳的环境好,成实的绿色,要好得多。所以跳过了深圳,要好得多,到了广州又到了北京,首先在北京闹市区,不是在郊区,这个东西很说明,我们人口密集了,我们的细菌病毒也密集了,那么我们的感染的几率也提高了。
所以如果我们不断的加密,这土地倒是节约了,但是,环境的安全降低了。当然,还有交通问题复杂了。越来越复杂。我觉得这是要考虑的。还有要加密往往要拆房子,昨天我看大连拆的高楼还不多,你去上海看一看,包括北京的一些地区,包括我们建设部大院,我这里,好象又不能回避,因为带一个不好的头。
建设部大院过去是3、4层,个别是5、6层,现在不断的增加到20层以上的新楼,新增3栋5栋后来到10来栋,人是多了,解决一些住房的问题,但是环境越来越差,夏天的温度显然提高。我们都住在这里,从开始到现在,直接体验到,这个我们原来我曾经形象的比喻,我们原来是生活在大地是一块透气的是一块像透气的地毯上。现在,到处拆楼,地下室也普遍到各个方面,我们现在生活在水泥板上,有绿色,但是都在地下室顶上,像花瓶一样,真正出现传染病,恐怕灾难会很大。
现在交通也是大问题,交通堵塞已经不是不争的问题,是小区内部的堵塞,现在正把健康小区变成不健康小区了。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当然,什么叫健康?标准很难定,过去建设部提过意见,情况在变,标准也在变。所以我觉得,有很多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特别是规划部门要去做。
由于考虑到我们会议除了规划设计单位,还有很多开发企业,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处理好规划跟开发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来决策设计开发是一个链条,是一个整体。
有所分工有所合作,但是我觉得,目前情况下,我们这个链条里,有的地方有缺位,没有很好的重视,有的地方有不到位,有的地方有越位的现象,都有。
首先,这个我们规划建设也好,开发也好,我们的主体是什么?主题是住户,主题是人民。但是我们的住户往往对我们的规划设计参与太少。特别是事先的参与,他没有发言权,没有发言的机会,住后提出来就很难改了。这就是缺位。
我们的规划设计管理,很显然,大家都知道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的开发,也不完全是开发,包括决策,我觉得有越位的情况。有人按照分工,决策也是领导机关根据各方面的因素,最后拍板这是对的。但是我们现在有些领导敢于具体事务太多,我进一下我的看法。
很多细节不应该由市长书记来盯,这就减轻市场规划部门的支持,规划部门要负主要责任,另外,我们的开发公司,超出了开发的范围,起了不少,想办好事作用。我举北京的例子来说,北京现在正面临着大规模拆旧房,建新房的局面,现在的拆旧房,不是讲四合院,棚屋区,现在要拆的是50年代的房子,60年代改的房子,至少有80年的房龄,现在已经过了50年了,但是现在是房龄过30年就可以拆。我查了,30年的房子,要早到60年代,70年代,那就是为了保证安全,是有一个所谓永久性的房子,永久性的房子,至少要保证30年安全是有一个这样的要求,不是说30年不可以拆。但是,现在大量的拆50年的房子,也有40年、50年。
这个事情从部分居民的利益,从政府的一部分利益,从开发的利益,从眼前从局部都是有利的,没有问题,但是,从国家的资源的节约利用,从城市传播城市交通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往往出现争论。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长远从全局的来看。恐怕,大规模的在我们的城市里要把50年代的房子拆了重来恐怕不妥当。
另外从欧洲和国外的情况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国家有很好的改建老房子,改造老房子的经验,使老式住宅可以居住到现在。我们很少改建而是感觉不行就去拆。他不仅是一个健康住宅的问题,还要建设我们的节约社会,涉及社会的安定,如果搬迁太多,原来居住的很好,弄到老远去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这需要从决策到规划到开发,要共同的研究。要统一起来。
这是一个局部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我们的局部利益不能不考虑长远利益,还要考虑目前的可行条件,原则上是要统一也能够统一起来。不管怎么说,在我们的国家内,局部利益,终究还要服从并考虑长远利益。
如果没有长远利益的保证,局部利益也是靠不住的。很显然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局部利益不是真正的局部利益。所以这个意思我就不用展开来讲。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可以为此作出贡献。
最后讲一讲我们现在的大好时机,大好的形势。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形势,要谋求健康和谐的高度上来。已经提到我们觉得这是我们再认识上的一个最高的境界,而且这个境界这两条是相辅相成的,已经有非常好的理想跟目标,我们为这个大目标,我觉得可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责任也很大很大,希望我们能够众志成城,靠大家合力起来,为这件事情作出贡献。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