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房产直播 > 正文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北京推广会(图)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7:51 新浪房产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北京推广会(图)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北京推广会

    11月29日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北京推广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大宴会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渝中区对外经济贸易局承办,戴德梁行协办。

  推广会介绍了重庆渝中区投资环境及未来十年发展方针以外,还推荐了三个投资项目。到会记者和嘉宾也对渝中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新浪房产对本次活动进行直播,以下为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北京推广会开始之前,让我们看一段宣传片!

  尊敬的各位来宾看了刚才的宣传片相信您对重庆市渝中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首先将邀请我们重庆市渝中区推广会的主要领导登台。首先我先介绍嘉宾,他们是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安占宝。重庆市外贸委副主任邹小平;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慕福君;重庆市渝中区国土局局长曹勇明;重庆市渝中区财政局局长李波;重庆市渝中区规划分局胡小华局长;重庆市渝中区商委主任章琳;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CBD办公室主任蔚传忠;重庆市渝中区外经贸局张莉;重庆市渝中区利宝保险代表王海冬先生;重庆市渝中区苏姜叶冼律师事务所代表范兴成先生;戴德梁行总经理陆逢兆先生。

  下面我们有请我们重庆市外经贸委邹小平副主任做重庆市投资环境简介。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北京推广会(图)
重庆市外经贸委副主任邹小平介绍重庆市投资环境

  邹小平: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当中能够参加这样的推广会,在此我代表重庆市外经贸委对各位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大家尽快到重庆进行访问。我借这个机会给各位介绍一下重庆简要的情况。重庆应该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惟一的一个中央直辖市。重庆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长江上游的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工商业重镇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

  重庆背后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应该说它整个辐射范围有接近3亿人口,四川、云南、贵州,长江下游都可以作为辐射范围之内。应该说它处的这个位置正好是在中国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结合点,所以说它具有一个非常优势的就是这个地位。重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一个叫都市经济发达圈,这个是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一个叫渝西经济走廊,这个地方交通比较方便,商贸非常的活跃。一个叫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这个地方就是资源非常的丰富,这个区域相对落后一些,将来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还有资源加工业。重庆市1997年被中央批准为直辖市,9年以来我们是持续快速发展的状态。应该说9年我们的GDP持续增幅在两位数,06年也依然如此。所以《财富》杂志评价重庆为21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第四大城市。另外有经济学专家在预测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三个经济圈,一个长三角、一个珠三角、一个是环渤海湾经济区,那就是成渝经济圈,这个图像一个剑一样,这个也预示着重庆未来得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潜力是非常大的。那么最近又有一个野村研究所对重庆的交通物流枢纽做了一个方案。他们经过半年的研究认为重庆应该是处在东亚的中心区域。那么它的辐射范围就更大,这个是印度、马来西亚都是它的辐射半径,应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

  正因为重庆有这样的区位优势,加上重庆工业大城市,中央政府要求重庆在2020年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要求重庆在2010年要形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框架。那么具体讲还有四大目标:一个在2010年我们的GDP增长要继续是在10%以上,达到615亿美元。而且人均的GDP达到2100美元以上。实际上现在重庆的GDP增长速度,平均数显得略低一些,但是实际上主城区是非常高的,和发达地区是持平的。略低就是在三峡库区这一块。那么这个目标的具体表述就应该在2010年的时候要建成长江上游的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也就是长江上游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个内涵是非常清楚的。

  根据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重庆市政府也确定了在未来5年内,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有1900亿美元的投入,这个主要是投入到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还有新型工业、房地产、公益事业、现代农业等等这些领域,但是我们重点还是放在第二产业。放在我们新型工业这个领域,这个投入是最大的。我们十一五发展重点是发展壮大我们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业、阵型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资源加工业还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在服务业这块我们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集中体现在我们渝中区范围之内。

  我再介绍一下工业方面,一个就是汽车、摩托车,重庆汽车、摩托车已经形成了非常有优势这样一个支柱产业。汽车的产量在中国排第三位。摩托车的出口总量占中国摩托车出口总量接近50%。2007年我们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汽车的产销量要达到150辆。摩托车的产量要达到900万辆,这个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制造业是重点。未来5年内建设仪器仪表和装备研发生产基地、输电、传播配套、培育轨道交通、资源加工业,这些都是5年内我们重点发展的领域。最近发改委决定建设一个80万吨的乙烯项目,放在重庆,就是放在重庆的天然气化工基地。盐化项目在万州区,这是资源加工业。还有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对我们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十一五期间重庆重点发展1162工程,就是6大领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通讯产品、新型元器件汽车电子、数字化仪器仪表、信息家电、数字医疗。

  重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什么自身条件呢?我想借这个机会简单说一下,就是我们完成这个目标主要的支撑优势。一个重庆在交通上非常便捷,西部地区惟一具备了水陆空的城市,我们的水港是国家的一类港口。所有的货物在重庆完成海关手续一票到底就从上海自动换船直接出海了。空港也是一类口岸,我们已经开通了15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我们还有落地签证权,所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铁路我们是二类口岸,就是所有的进出境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也是在重庆的货运站完成海关手续,一票到底,经深圳直接过轨到香港转运到世界各地。而且我们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处在中心地位,我们所有的空中的航线比如说到北京、上海、香港,我们办定的时间都是2小时之内所以是非常方便的。

  公路除了我们内部有四个环线以外,我们还有八条高速公路是衔接我们周边的各个省市一直到沿海的。从通讯这块看我们也是非常优势的,重庆已经建成了卫星通信地球站,我们还开放了国际邮件的互换业务等等,这个非常的方便。

  第二个优势就是资源。重庆的天然气的储量非常丰富,已经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是3710亿立方,每年的开采量占了1/4。还有三峡工程大部分都在重庆之内,会形成333亿立方米人工淡水资源库,这个应该在世界范围来讲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庆还有很多矿物资源还有动植物资源,重庆还是中国的商品粮、药材等生产基地。

  另外一个工业基础非常的雄厚。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的支柱产业。钢材、铝材为代表的工业也是非常有优势的。重庆是全国的铝材加工基地,承担着波音飞机提供用材料的业务。还有仪器仪表的生产基地。配套能力非常强。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人才的支撑。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没有人才做支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一点重庆也已经是非常有历史的了,我们有研发机构1000多个,我们有各种大学、高等院校54所,我们每年的在校生50多万。每年有10万的学生从学校毕业,所以为我们重庆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力量。

  重庆是长江上游一个物资集散地,所以整个商业氛围是非常浓厚的,商贸流通也是非常繁荣。

  重庆是内地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它是长江内陆第一个列为对外开放的城市,因为这个历史。重庆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它历史上是移民城市。和18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地区。重庆有50多家世界500强,还有丹麦领事馆、日本领事馆、柬埔寨领事馆、加拿大领事馆,另外还有一批境外的银行在重庆开展业务,还有境地的服务业,就是律师楼开办了这种业务。包括其他的一些保险公司,像加拿大永明、美国的利宝等等都在重庆设立了分支机构。

  重庆的进出口产品应该说我们这几年都是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围绕特色产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化工产品、农业资源加工产品。

  那么我借这个机会介绍一重庆的投资机会。应该说直辖以后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的营造,一个是除了产业环境要在重庆发展要有一个配套的环境。同时政府的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说这几年重庆市政府着力在投资便利化方面,要建造一个高效、优质的商务环境还有公开透明的法制环境。另外一个就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还有一个就是优质的生活环境。

  我想重点说一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这里面有一个特点,重庆这个直辖市,有别于北京、上海、天津。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直辖市,整个的政府机构是非常小的,而且这个直辖市少了中间地市这个环节,就是办事效率非常快。我们是一个小政府,我们公务员和老百姓的比例是1比50。也就是1个公务员服务于50个老百姓,全国是1比30,西部地区是1比20。这样体现了我们的办事效率快,也体现了我们行政型的成本非常低,这个也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优势。

  重庆渝中区我已经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谢谢大家。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6,000,000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