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三地业界谈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会有哪些影响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10:5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其明,李乐,谭洪安

  圆桌背景: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个人房贷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央行此次加息对房地产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是本次地产圆桌讨论的焦点。

  北京:银行将承担调控成本

  北京大学房地产金融中心主任 冯科

  ——加息在短期内对抑制投资过热有积极作用,而且由于银行新增贷款指标已用完,房地产开发贷款几乎停顿,新增房地产投资将减少。但新商品房供应减少,可能进一步推高房价。加上贷款利率的上浮将使更多居民持币观望,房地产市场需求受到抑制,房地产商面临市场风险。同时,加息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企业的盈利状况受到威胁。而企业的经营状况与银行不良贷款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经营不佳将可能使银行出现不良贷款。加息最终使银行存在更大的经营风险。

  ——个人比企业对利率更为敏感,存款利率的上调将更多地吸引居民存款,而放贷的抑制效应不大,银行流动性有继续积累趋势,同时银行吸存成本上升,银行盈利压力巨大。利率上调将使债券出现价格向下波动损失,银行大量持有的债券资产存在价值缩水的可能,银行亏损可能被放大。

  ——此次加息,不纯粹是信号意义,我相信加息对于抑制宏观经济过热有实质性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加息的宏观调控成本更多地由银行承担,加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

  ——预计此次加息之后,下半年的调控将是行政手段加经济手段的综合调控。将会有更多的地方官员因为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不力而遭受处分,甚至撤职法办。矫枉必须过正。压制

房价最有效的手段是行政调控。

  上海:对地产业发展利弊互见

  五合智库总经理 邹毅

  ——上市融资前景短期看淡。此处的上市融资,包括房企上市和物业上市两种方式。国内房企过分倚重商业银行贷款,与其他行业相比,加息令其财务费用增幅更大,利润率下降更加明显,房企评估价值由此将大打折扣,增加了企业IPO融资难度。

  物业上市(主要是REITs方式)融资套现的可能性也在减少,因为将面对双重加息效应:其一,央行加息政策对国内经营性物业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其二,上市地(如香港)的加息环境提高了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率。物业海外上市之路已非去年那般平坦。

  ——外资热情将会有所上涨。今年两次加息,尤其是本轮全面加息,直接减少了人民币和美元的利差,同时,美元的加息政策在市场预期中已接近上限,而国内的加息预期仍然较强,在此前提下,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具备一定的逻辑基础,这种市场预期的强化,将增加外资对内地
房地产
市场的投资兴趣。

  不过,此前出台的“外资设限”政策,在不经意之中打了一剂预防针,加息带来的外资上涨热情会否最终体现到市场行动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限外”政策的细化和执行。

  ——房贷利率市场化之路更加广阔。从此次加息政策来看,个人住房贷款或将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棋子。这种重要性可以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商业性个人贷款利率由银行决定的范围更大;其二,固定利率贷款产品受市场关注程度将会增加。

  深圳:心里预期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世联地产盛泽金融研究中心

  ——加息对房地产市场心里预期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对置业者而言,部分客户担心步入加息周期,对未来央行是否还会继续加息或者出台一系列金融调控“组合拳”心存观望,进而影响实际的交易;对开发商而言,对融资成本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不过潜在购房客户的观望会影响开发商的销售进度,进而影响开发商的资金链;对二手中介机构而言,市场的观望导致短期内交投进一步下降,中小公司处境将更加艰难。

  ——投资型客户可以关注固定利率贷款。投资型客户由于不能享受优惠利率,加息后成本增加,可以转而关注其他金融产品,诸如固定利率贷款等等。

  ——商业银行可能进行进一步的客户细分,实行差别化的利率优惠幅度。下浮15%的优惠相比之前的下浮10%,给予了银行更多的利率调节自主权和操作空间。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及风险控制评估,进行进一步的客户细分,实行差别化的利率优惠幅度。

  ——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利率优惠幅度的加大,已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央行将加快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可以预期未来随着各商业银行对个人业务竞争的加剧,金融产品创新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同时对专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10,000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