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专题 > 寻访幸福人家 > 正文

另类房地产:房价高低 别老拿咱们穷人说事儿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21 中国房地产报

  房价大涨,便有一些媒体开始嚷嚷,说什么这两年房价高得离谱,老百姓都买不起云云。后面还跟着一帮人瞎起哄。而某些媒体呢,则单挑一些老年人、下岗工人采访,煽忽他们说些这两年房价太高之类的话来造声势。 

  实际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媒体这样大张旗鼓抱怨房价太高,到底对谁有利?按常理来说,应当是对买不起房的人有利。但我觉得,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首先,先看最终结果。假使媒体再怎么吵吵,房价仍然只升不降,除了开发商高兴、有房子的人庆幸之外,谈不到对其他老百姓有利。大家不过如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一起对房价唾骂一番,然后似乎痛快一些而已。 

  其次,我们可以排除其中一种可能性——经过这些媒体的抱怨,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房价。于是,房子降到了大白菜的价格。不论你是富翁还是民工,不论你是高干还是下岗职工,每人都能贮存两颗(幢),中国实现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估计这在目前不太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只有脑子缺六根弦的人不知道。 

  最后,我们来假设一种最有可能的情况:政府听见了媒体的吵吵,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抑制了房价上涨趋势,甚至促使了房价小幅度下降。这时候,便确实对一部分人有利了。但绝不能笼统地说,房价小幅下降对买不起房的人有利。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 

  第一,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原本就很好,原本就买得起房,至少有足够的能力贷款。这部分人大多有房住,买房无非是为了生活更舒适一些。但这部分人还没有达到暴富的程度,花钱买高价的房子还挺心疼。如果房价小幅下降,他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买房,较之原来节约了一大部分钱,他们又可以用这部分钱用于别的享受。 

  这部分人,房价高的时候,他们往往吵吵得最厉害,仿佛他们确实住不起房,甚至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们住不起房,仿佛他们所受的待遇最不公正。 

  第二,有一部分人的生活也不错,差一点儿就买得起房。假如原来8000元/平方米的房价他们接受不了,降到6000元/平方米后他们就能买得起了。我且妄加揣测,这部分人很多是些工作时间不长,希望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的年轻白领,有些家里可以资助贷款首付,有些人薪水不错省吃俭用攒足了贷款首付。揣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确实存在这么一部分生活同样不错的人,有能力花不少钱租房,天天流着哈喇子眼巴巴盼着房价下降。 

  第三,另有一部分工资不高、攒不多钱的年轻人,这些人可与城市打工者、农民工、下岗工人归入一类。对他们来说,即使房价由8000元/平方米降低到6000元/平方米,也一样是天价。就好比8000米高的山崖能摔死人,6000米高的山崖也能摔死人,而且摔得同样烂乎。

  通过分析,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房价降了,真正的受益者并不见得是买不起房的人,更不见得是穷人。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原本生活就挺不错的人。房价高原本就不是近两年的事儿,房价涨与不涨,涨的幅度大小,其实跟穷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穷人从一开始就买不起。媒体拉着穷人一起抱怨房价高,有利用穷人的嫌疑。穷人一向就没发言权,偏偏这时候让他们上镜头露脸,其居心可见。 

  由此我又想到了近两年总是有人抱怨汽油涨价的事儿。除了以开车谋生的人,真正的老百姓只会为月票变成IC卡的事儿抱怨,而不会抱怨什么汽油的事儿。抱怨汽油涨价的大多是私家车一族。 

  同样,一个乞丐的首要任务是吃饱饭而不是帮着别人呐喊。但现实中却总有人批判乞丐没远见,不帮着他们一起抱怨房价的事儿。他们这么说,自然也有他们的理由:房价高了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不畅,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都不畅了,乞丐讨饭也讨不到好饭。所以他们必须要把乞丐拉进他们呐喊的队伍。这到底是乞丐错了,还是那些批判乞丐的人别有用心呢? 

  虽然穷人总是被老实巴交地利用,但也别老拿穷人说事儿!(袁亚光)

   点击进入本刊更多内容:(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地产首席财经新闻纸,欢迎订阅!
订阅电话:(周一至周五)
800-810-0909 (全国)
010-65079988-312 (北京)
021-51168898 (上海)
020-83574469 (广州)
0755-82867797 (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100,000篇。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