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房产直播 > 正文

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图)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21:51 新浪房产
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图)

图为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现场

  “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 ”推介活动由《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主办,世界房地产研究会、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共同支持。到今年为止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为中国房地产业最具权威性与专业度的评选活动。

  2006年6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新浪房产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代表主办方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颁奖盛典,现在我宣布影响中国房地产业界的年度盛世“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现在开始,这次颁奖典礼由《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创新推介活动已经举办七届了,目前被公认为住宅创新方面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和公正性的活动之一,下面请《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时国珍女士宣读到会嘉宾的名单并致答谢词,掌声有请!

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图)
《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主编时国珍

  时国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老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百忙之中光临今天的盛典表示欢迎,并为大家今天欢聚一堂,共度行业一年一度的大典表示祝贺,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会长、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琏,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设部原副部长李振东,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金德钧,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副司长、《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姜万荣,建设部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包宗华,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张庆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顾问、原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办公室主任《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兼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奚瑞林,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冠谦,中国建设报社副总编辑王秋和,建设部办公厅宣传处处长毕建玲,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平,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黄久松,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副司长、《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窦以德,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克放,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规学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德涵,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北京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市建筑师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景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故住宅工程指导指导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建设部产业现代化促进中心顾问、原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办常务副主任、《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高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分会秘书长、《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韩秀琦,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会委员、天津城市规划院总建筑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顾问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菲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吕俊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叶茂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晓钟,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东卫,中国城市出版社社长刘士杰,广州TUT本日公司总经理、《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勇,阿特金斯城市发展与房地产中国区总经理,《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嘉峰,易兰规划设计事务所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跃中,五合国际副总经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居住区规划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陶滔,北京翰时国际执行董事、总设计师、《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余立。

  时国珍: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向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感谢!特别是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们为这次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对本次活动的成功和品牌的培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到会企业的代表的优秀方案给了本次活动权威性和公正性,在这里我也代表中国楼市全体员工向各位获奖阶级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今天到会的有中央和地方的媒体30多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到现场采访、报道,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远道而来的中国房地产电视联盟的朋友有前来跟踪采访,在这里对新闻界的支持表示感谢,我们今天特邀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郎永淳先生,掌声欢迎郎永淳先生!

  主持人:感谢时女士!应该说今天到会的领导都是重量级的人物,盛况空前,不亏是中国房地产界的一次盛会,下面有请李部长代表活动组委会致欢迎辞,有请!

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图)
建设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设部原副部长李振东

  李振东: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与严格的评审,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颁奖盛典,表彰在住宅开发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这是我国住宅建设战略上的一件大事,从全国近200多个送审项目,经过专家几轮的严格评审有58个项目胜出,成为本年度我国住宅建设的典范,并将在全行业发挥出重大的示范作用。

  李振东:有利于推动我国住宅建设再上一个新的水平,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建筑师,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多家媒体同仁,共同见证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辉煌业绩,借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仅代表中国居住创新典范组委会向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权威领导机构、向为方案评审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表示感谢,向本次活动的获奖单位,并且是几年来多次在创新风暴系列活动中的企业家和建筑师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本次颁奖典礼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部长!组委会另外一位主席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琏先生,下面掌声有请谭部长代表做本次活动的工作报告,有请!

2006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琏

  谭庆琏: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首先向荣获居住创新典范奖的企业表示祝贺!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也是推动房地产业、提高水平、提高质量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房地产业的创新极大的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今年是创新风暴的第七届活动,在创新风暴的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提高居住小区的整体水平,包括规划水平、建筑设计水平、环境水平,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工程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坚持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宗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谭庆琏:正是这种明确的目标,引领行业进步的使创新风暴活动在社会中树立了地位和权威,深受社会和企业的认同。在创新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居住小区的整体水平、科技进步、工程质量、环境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6 中国居住创新典范活动历时三个多月,可以用门槛高、标准严、竞争激烈来形容。200个项目中有58个项目获胜,总体来说本年度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创新风暴的评审条件更加专业、更加科学,在严审标准和奖项的基础上,本年度的活动把深层次的开发建设作为关注的重点,同时把参赛的项目分门别类的进行评比,这样划分之后,标准更明确、评审更加专业;其次,严格控制活动的权威性,在制度设置方面,活动特设了组委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组委会由6家国内外权威机构组成,专家评委会由建设部资深专家团队和著名建筑师共同组成,评审标准有专家制订,对项目的科技含量、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对创新设计、生态环保设计,特别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活动的品牌效应突出,跨区域开发的品牌企业依然是本次活动的主体,如万科集团、金地集团、上实发展等等,各企业都拿出本年度具有竞争力的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我国住宅建设的最新趋势和水准。第四,一批新的企业也脱颖而出,如在广东、长沙、重庆、成都等地均出现了令人惊喜的项目,在科技上的创新点反映了我国住宅设计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希望《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并根据高标准和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每年一届的评比活动中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重要的科学直接领导贯彻到评比活动当中,以推动我国居住小区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培育和树立行业的标杆,总结好经验和思想,并加以宣传推广。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