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子中国创造-地产建筑掀起新文化运动(图)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1:42 新浪房产 |
![]()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正在中国房地产与建筑领域展开。十位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与中国房地产界领袖级人物联合发出倡议,在中国房地产建筑行业,反对盲目崇洋迷外和简单复古,倡议继承和发扬新时期的中国建筑文化。 4月28日以6位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与多名中国房地产产界领袖人物为首的会议代表,在北京长安俱乐部召开“中国建筑文化年座谈会”,为提倡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新时期的世界先进科技、设计理念相融合,以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宗旨,设计大师们决定将本次中国建筑文化年的宣传语定为“中国房子。中国创造”。新浪房产对本次座谈会进行现场直播,以下为实录内容: 主持人 陈世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我是今天上午的主持人,我叫陈世民,我是全国住宅设计联盟房地产设计联盟首任执行官。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今天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约请了众多著名的设计师和房地产的企业家,共同就当前社会和业界十分关注的中国建筑文化的热门话题进行座谈。大家叠加彼此的资源,进行创新的探讨,使得我们此次的座谈会不仅具有文化性、学术性,更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所以,我们没有取名叫什么商业论坛,而我们取名叫座谈会。 ![]() 主持人 陈世民:大家本着务实的精神,使这次座谈会成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盛会,也标志着我们大家对建筑文化的研讨,已经超过了纯学术的范畴,批判现在这个阶段崇洋或者反洋的风气,走上了务实、创新的新阶段。 主持人 陈世民:我们这一次的全国建筑文化的座谈讨论,我们致在寻根,意在觉醒,为了有效的解决目前暂时出现的崇洋之风,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身,焕发的文化核心力,即便我们在黄金时代整合建筑文化,创造有显著文化特征的产品和作品,让中国创造的中国房子能够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让中国建筑文化在中国政治崛起、经济崛起以及正在出现的文化崛起之中起到我们建筑文化应该起的作用。 主持人 陈世民:这次我们会议很荣幸的请到房地产业的著名的领导,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先生,请允许我介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女士,请允许我介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子牛先生,我们还请到了全美注册建筑师、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副CEO饶及人先生,请到了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舒乙先生,我们还请到了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为耕先生,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恺先生,重庆市规划常务副局长梁晓琦先生,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周肖兴先生,宜宾置信丝丽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亚川先生,上海华汇设计公司总经理奚树祥。而且我们还请到了一些著名的发展商,请允许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的做介绍了。 主持人 陈世民:下面我们请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杨慎部长给我们发言! 杨慎: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这个会是房地产界和建筑界的一次盛大的聚会。大家知道房地产做的是实物产品,但是真正要把房子做好,做的市场上受到大家的欢迎,能够流传百世,关键是需要文化,因为文化是社会 物质形态的最高形态。只有文化的东西才能提炼整体。我今天的发言是2001年在山西举行中国住宅住房论坛的时候的发言。当时,我听了两天的发言,80多位专家,当时听完以后,大家讲的非常好,都讲的各有道理,但是,我听了总觉得缺少一种灵魂、缺少统帅工作全局,甚至思想全局的灵魂的地方。所以我就抛开了大家的发言,我讲到开发商要树立五大意识:第一人文意识,第二团结意识,第三是文化意识,第四是未来意识,第五是信誉意识。 杨慎:我认为我们这个领域,树立起这个东西才能使我们做的产品永远生根、永存不朽。所以,今天在会上把文件发给大家了,我就不再重复。适当的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下当前房地产大家很关注的事。三天以前,也就是这个月4月25号社科院举行了一次房地产蓝皮书的发行仪式,我参加了。在会上大家谈到的问题,就是当前房地产的房价继续上涨,市场捉摸不定,前景不明朗,大家普遍有这样的一个看法。我在会上简单的讲了一下,也没有展开。 杨慎:房地产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个人看不在我们微观层面,不在生产力层面,很大的问题是在我们体制、法规、政策。有一段时间骂开发商,骂的很厉害,说什么暴利等等,很难听的话。我认为这种争论没有太大的意思,第一说的不准确,说控制率26%,这些东西都没有说到本质的问题,本质的问题我们现在整个的行业管理的体制、法规、政策没有正规,主要的矛盾是在我们的上层建筑。责备开发商,开发商有开发商的缺点,但是他本身不是影响房价的根本问题。现在房地产问题,第一个是我们的供给制度,现在房地产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在这个前提下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个人看房地产是处在供需脱节上,需求大于供给。 杨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阶段,不能拿某一个试点、地区说房价过高过低。中国房地产持续发展中,不是三年也不是十年二十年,甚至还要更久,无非是量多一点少一点,满足全社会人住宅的需求,还需要时间。第二中国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是拉开了序幕,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住房的改造将是一个历史的任务,没有一百年时间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新农村建设是21世纪的事情,这样做对我们房地产业来讲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商机,而是我们重要的责任。 杨慎:第三,现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注意的现象,我是很早以前向国务院领导反映过,我们国家的产业保护,外商资本现在大量的涌入,趁着美元升值,趁着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阶段,一方面批判房地产过剩,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投资,有几十亿、几百亿的资金涌入,一个楼盘十亿二十亿大量的收购,拉动了整个的经济。这样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升了上去,这样大的问题我们没有对策,有一些不正确的数据,这个数据是相当不准确的,用不准确的数据在那说三道四,这样就自己乱了自己的阵脚。 杨慎:现在我个人认为,房地产的问题大家不要大惊小怪,沉住气,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萎缩,现在一些现象有的准确有的不准确,我们在这点上我们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们要扎扎实实的做我们自己应做的部分。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做好,和市场对接的工作要做好,这样我们就永远处在有利的地位。我们开发商要在品质方面注意房地产的文化和基础形态,还有文化艺术形态,在这方面我们相对的比较薄弱,原因就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兴起时间太短,第二个现在从事房地产的人当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在建筑工作,也没有建筑文化功底。还有就是简单从事商业运作的,就是融资、开发、销售管理。我们设计联盟今天组织了这么一个平台,是我们大家非常好的对接的良机。在结束我的发言的时候,我说一句我经常引用的大建筑师说的话:“一生的过错可使人长眠地下,建筑师将文化降低将留遗憾在人间”。我们建筑师如果把文化降低就会把遗憾留在人间。借这个机会我把这句话重复一遍,希望大家今后少留点遗憾,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世民:谢谢杨部长精彩的发言!我们尽量不要把遗憾留到人间。下面请聂梅生会长发言! 聂梅生:各位嘉宾上午好!我很荣幸参加这样的座谈会,曾经在建设部工作很多年,也和各位有各方面的接触,在部里工作的时候一直有一句话,老是说规划、设计是龙头。我当时在科技司,科技司老是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房地产这个领域里,一直到现在恐怕规划、设计还没有成为真正的龙头,科技也没有成为第一生产力。我退休后到商会工作,商会的会员大部分是开发商,还有产品的生产商,也有很多设计单位。我一直想这个事,这这么多年说规划设计是龙头,它不是龙头,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又不是第一生产力。我最近想出一点道理不一定对,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现在房地产还没有到成熟产业的阶段,现在中央在倡导自由知识产权,推奇瑞汽车的科技含量。但是,没有说房地产哪个企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是说我们这个产业和其他的产业成熟程度是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主题,也就应该想清楚,今后我们房地产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现在发展阶段已经开始从数量上的增长,进入到质量上的提高。 ![]() 聂梅生:昨天晚上7点钟央行全部整个的贷款利息升息,这是个非常大的事情,上一轮宏观调控大家最敏感的还是升息,从5.58,升到5.85,升了0.27,咱们今天开这个会恰到时机。升息对房地产压力很大,后面还会有一系列行政措施。一般来说当大发展的时期,在上升期当中轮不上你去说建筑文化和绿色生态,甚至轮不上设计单位去发挥多大的作用,一直在上升期的时候,热点不在一个地方,房子是很好卖的,而且利润是很高的,所以开发商不会把这些问题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恰恰是在冷静和理性发展时期,大家才会讨论这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恰恰是宏观调控催生了一些事情,催生之一就是在建筑技术、绿色生活和建筑文化这方面,在宏观调控理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我觉得今天开这个会,真是挺是时候的。它就可以凸显这个层面的因素。 聂梅生:刚才杨会长讲的我也是非常同意的,我就不再重复。恐怕我们的宏观调控在供给这方面要重新调整一下。在调整当中有一个结构条件,结构条件不能够认为只是市场结构,在房地产当中什么是标什么是本,其实房价是一个标,它是综合因素的体现,你冲着房价去,它就一定能把调控出来吗?不一定,因为他他是综合因素催生出来的。在政府宏观调控一会儿是调整结构,稳定房价,一会儿又是稳定房价,调整结构。其实这里有市场结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其实这次的省息应该是一种间接的市场调控。这是很好的事。我主要讲产业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创造一些自有的知识产权,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够和其他的产业并行,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 聂梅生:中央提出的自有知识产产权是非常重要的。站在房地产行业说规划设计这个事。今天有两件事,第一点是比较熟悉,第二个是比较关注。一个是绿色生态,这块我是比较熟悉的,从标准到示范工程做了比较多。这里面我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做绿色建筑,需要在座的设计单位把它实现的,在这个实现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集成。最后要警惕把绿色建筑变成了绿色利润,这个倾向我这么说的话,在座的开发商应该是心里非常有数的。绿色建筑这件事情,我一直说绿建不能只在高端做,这样做肯定是杯水车薪。它不解决全国能耗下降和节水、节地的问绿建应该在所有的建设当中去做。但是,现在我们第一批的绿建恐怕好多都是把绿色建筑炒作成绿色利润。这个事情大家在上一次设计联盟的前期会议上,曾经我提出这个问题,我说到底绿色建筑增加成本多少,这个事情一定要公开。最近,商会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得出一些比较可靠的数据,总结了20多个示范工程。 聂梅生:成本这块基本上是增加建安造价的8%-10%,那在成本中只增加2-3%,因为房地产成本占的比例数不过30%,其他的70%,土地占了40%,甚至60%,在北京非常之高,所以房价往上涨,并不是设计不费增高了,这个根本占不了多少比例,根本就是土地,税费占到10%-15%,这个也非常高,现在银行说5.85%,其实都要到6%,甚至更高。再一个是外资这块,我前一段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银行不放贷,把外资拼命的引进来,中国为什么要支持外国的投资,外国的融资都是20%以上的融资,现在利润是5.85%,和外资的回报15%、20%,差远了,真正来说银行放出来的根本不是5.85%。还有一个是财务成本,这个也占到10%,最后挤没的就是我们这块,就是建设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建安造价这部分。加上材料的涨价。如果我们这块进行结构调整,应该把这个比例放大。所以,在这里面我讲绿建只占建安造价10%,在成本当中只占3%,房价和成本又不是一回事儿,房价加上房地产的利润占的更少了,所以,不要把绿色建筑炒作成绿色利润。有的开发商我种一棵树,这个楼盘一平米就涨了好几百。 聂梅生:绿色的效益应该从开发商这方面转变到使用者这方面,使能耗降低,使购房人在长期 使用50年、70年当中享受绿色建筑,这是第一条我想说的。第二条就是建筑文化。建筑文化这件事情应该说我很关注,不可能像在座的建筑大师弄得这么清楚。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抄袭的阶段,到了文脉的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也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课题。昨天在商会传阅了一本杂志,我印象叫做“时尚之夜”。一定要请建筑师们看一下,是不是文化。因为这个杂志做的就是文化。封皮上是模仿文艺复兴时代的几个大师。这期杂志做的主题就是文化,我看了一下,就是说中国的建筑文化到了复兴期,是不是这个意思,大家可以看一看。 聂梅生:我看以后觉得非常沉重,如果这样搞的话真的是值得商榷。反正我看了既觉得很严肃,又觉得很沉重,心情并不舒展,谈到文化这个课题恐怕是一种比较 严肃和沉重的课题,我们的文化的发扬光大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建筑是一个竞争的环境,上一次部里开会的时候,汪部长他说房地产讲这个化、那个化,其中一点是国际化,大家没有讲到,中国现在房地产也好、建筑也好,他是在一个开放的时期做这件事,它必然受到外来的文化、资本和炒房者的思想。现在怎么样解决炒房的问题,他做这个可以赚三笔:第一笔人民币升值,第二笔良性开发商良好的业绩和利润,他们联姻的都是中国最大的开发商,第三如果人民币一升息他又赚钱一般笔。你怎么样让潘石屹、冯伦披着文艺复兴的大褂带做文化。在目前的一个理性的市场当中,一个就是技术问题,基本上现在的技术问题集中在绿建当中,也就是文化问题。你怎么样来做,我觉得今天这个会总而言之我觉得开的非常适时,当然,这个主题也是非常严肃和沉重的,也预祝这次会议能够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世民:感谢聂会长的发言!下面请王子牛秘书长发言! 王子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建筑文化座谈会,借此机会我谨当时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向与会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 王子牛:能够参加今天这次会议我本人感觉非常的高兴,在这个会上不但能够与建筑界与著名的专家共同交流,而且,还能与建设单位方面,特别是与开发商的权威性代表在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将是今年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一次盛会。 王子牛: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是在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共同支持下成立的。目标是要探讨和推动住宅产业的优化和创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开发商需要建筑师提供服务,提供技术服务,建造的住宅供业主使用,实际上都是为业主提供服务,两者是利益的共同体,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关系。两者都需要在共同构建的联盟平台上进行互动,使各自的能量叠加,产生共鸣、产生共振,才能使利益形成最大化,实现共同的目标。 王子牛: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课题。住宅产品需要实现节能、环保,体现以人为本,使人们生活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之中。从建筑设计的性质来说,设计是工程建筑的灵魂,在工程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建筑师在住宅建设中责无旁贷的应当起到主导作用。中国的建筑师应当树立新时期的设计主导思想,立足与本土,走自主创新之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建筑文化。以社会是最终客户作为价值取向,使企业的商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为全社会服好务。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作为市场投资的主体,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作用,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加以引导,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住宅产业市场。最终,把中国房子、中国创造变为现实。我们作为中国勘察设计的行业协会,是以为服务作为宗旨的,通过组织各种服务和活动,增进企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我们非常关注这次会议的召开,希望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将要在行业内更广泛的介绍和推广。我们十分希望能够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为实现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共同探索、共同努力。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世民:十分感谢前面三位领导和嘉宾的致辞!现在我们转入第一个单元的座谈,由于我们这个座谈会发言的人不是很多,我们采用了一个办法,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做一个重点的发言,然后我们就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今天第一轮发言的有四位,这里面既有发展商也有著名的建筑师,也有海外归来的不同的方面的人士,现在我们请第一位饶及人先生。饶及人先生是美国龙安的设计总裁,他在全国搞了不少规划,他也是房地产设计联盟的CEO,现在请饶及人先生发言! 饶及人:在中国第一位发言就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所以,今天我给大家抛砖引玉。现在我在写第二部书《怎么样寻找中国城市的规划》。很多人问龙安是怎么来的,我们原来叫长岛,但是长岛很像日本人的名字,所以我就找了一个谐音,叫“龙安”。龙的传人,安居乐业。目前中国有六个假龙安,都是做设计的,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但是,这个也是中国的特色。我们看一下中国的艺术,这个是呼和浩特的一些旧的建筑,我们还在慈溪做了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别墅华远。我们在绥远看到一个老城碑,就是呼和浩特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这个是建筑专家精心设计的,以弘扬中国文化,以显绿色之妙,将它尽收眼里,再显历史。 饶及人:我希望这次活动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活动,有意义的活动。中国是地大物博五千历史文化的国家,无论是你是蒙古族人还是满足人,是传教士还是普遍百姓,最终都是文化的融合,我们希望我们自己找到我们的自我,但不要找到自大。我们历史有三次盛世,现在应该是一个美国的盛世而不是中国的盛世,在世界建筑师上建筑文化是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也许中国的建筑文化会在未来影响到全社会。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中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理。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建筑师这个行业的,只有工匠,而且传统的中国建筑创新速度很慢,但是,中国的建筑是不是就是古墙加上瓦,中国的建筑是否像清代雍正12年公布的做法。我们过分的保留可能是迂腐,过度的创新可能又是抄袭。历史给的机遇,改革开放我们中国要赶上西方的生活方式,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是37.9%,目前的目前的年成长率是1%,美国城市化率1960年就是72%,中国落后美国的城市化率是50年。2010年1.1亿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中国的城市化会达到70%,黄菊副总理去年10月12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5.24亿,目前有660个城市,其中171个城市有超过一百万人口,279个城市人口在50万到一百万之间。210个城市人口在20万到50万之间,城市的产值占全国GDP的70%,为全国创造了80%的税收。 饶及人:城镇化率若按年均一个百分点增长,则每年需新住房3-4亿平方米,建设用地1800平方公里,生用水14亿立方米,建筑耗能64亿千瓦时,以及土地开发资金2700-3600亿元,此外,年均新增产出生活垃圾1000万吨,排放无水11.4亿立方米。为了让中国赶上西方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是不是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建筑和文化又不一样,建筑物是艺术,具有时髦、时代性,它结合美学、力学五,间料、科技、功能、形式与空间。建筑只是一个外壳,一味的强调荟萃论,也不能延续建筑的时代性。 饶及人:中国的功夫茶和外国的咖啡杯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和地区的特征。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和“外源”文化构成的,它是一个发育完善的自身的文化,外元文化是一个新的文化,它是年轻的,非纯种的。中国的父母可以为下一代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快乐。西方人爱显、爱露、爱开放的大空间,中国人很内敛。西方人认为养育儿女是义务,但是奉养父母不是责任,中国人爱说:“人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中国人的传统包袱非常重!刚刚温饱,因此中国目前只有暴发户,五尚没有贵族!欧美的生活方式,受到空间多。基本上,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使用,西方人贵族的正餐,在摆设上,在规矩上,要比中餐复杂多。 饶及人:什么叫西方的贵族和中国的暴发户,西方的贵族尊重环境、尊重他人,在什么场所穿什么衣服,非常注举止和他人的感受。中国人暴发户就是想干就干,完全不理会其他人的想法。一个人接受的文化、教育,决定这个人对文化的解释,不同时期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对文化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看看是不是能够正确的理解,中方与西方的建筑。西方我们认为是石头文化,造型讲究坚硬、挺拔,这无不显示出西方建筑的高大伟岸。西方建筑乃神的尺度、单体建筑、科学表征的建筑,其气质完全与东方相悖,从雅典卫城到文艺复兴,西方建筑都以严谨的理性分析、几何构图、均衡、黄金比例空置构图,缺少中间的曲,以至到现代建筑都表示出刚直的特点。所以,说西方的建筑师都是数学家,因此,建筑会充斥着如此强烈的几何元素。而且,以希腊雅典卫城为例,西方建筑多多是完全开放的形态。如今,走在西方国家的街头,宫廷、教堂、民居建筑,面向开放式广场的格局可谓比比皆是。 饶及人:中国建筑中,非常注重群体组合。几千年的建筑积淀已形成了城市化的工程法式,单体几千年来没有多变化,个体已定型,但群体可以无限发展、扩散,更体个体组成的群体效果。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花几百年再现再生,但个体缺少变化,相反,西方建筑则更注重个的表现,即使是现代建筑阶段追求建筑个性的发展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西方建筑对个体的关注大于整体。从底式到古哥特教堂,从拜占庭建筑到东正教堂,都体现了这一点。 饶及人:中国建筑形象反映了曲柔和谐的美。屋顶与墙的连接节点,屋顶举折曲线都表现了曲线之美。而西方从雅典卫城到文艺复兴是建筑都以严谨的理性分析、集合构图、均衡、黄金比例控制构图,缺少中间的曲,以至于现代建筑都表示出刚直的还强烈的特点。中国建筑重在意向造型,重于线的表现,而西方建筑则重在模拟写实,重于体块的表现。 饶及人:中国的其他艺术如书法、吸取中程式化的意向代表了非常普遍的平常的悟性,中国人对写意的理解和营造也很出色,私家园林中的“山水画”式的展现都代表了东方人特的有写意象征手法。西方的建筑从造型和建筑上的雕塑来看,以写实居多,他们早就科学、理性的“模拟写实的”视觉节选模式,西方的建筑和配景也是写实之作。 饶及人:中国古代的阴阳观、之自然观等都决定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融合,而非对立。建筑特别是园林强调“随由人作,宛自天开”效果。所以,其产生、发展都归于自然,从而也就产生了一种临时而不求永久的思想。相反西方受神权、王权的支配,往事以求永久,具有强硬的行为,与柔和的自然对立,在人为的范围上重新规范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依山、理水、筑石点衬等,都依于自然,而反尔赛宫的对称轴线,几何式的花园,修剪的树木等,均可以看出其与自然的反向依托。 饶及人:对于建筑艺术来说都与空间语言的情境相关,中国京剧的唱、念、做、打,这都反映了中国的情境的妙趣。对传统文化中的情景、节奏、线条等造型和空间、时间、抽象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认识,理解和研究,才能在精神上去理解传统,才能继承个发扬。对环境的保护来说中医的调配可能会起到更的好作用。道器之说就源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瑞嘉的思想核心是中庸,过与不及多不好,中庸并不是合理,合理是和谐的基础,合理的使用资源、开发建设,合理的空间和尺度比例关系对于商业也是如此。商也是儒的契机,民无食不饱,民无商不富,民无居则流离失所,民富为国之根本,商之大者为儒,儒之大者为仁。 饶及人:古人说“画中笔墨情景何者为先?曰: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古人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盖笔既精工,墨既焕彩,而境界无情,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鉴赏?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何分先后?今人不如其理,但取形似。新的技术和材料使 建筑在物质精神文化上得以进步,我们城市的面貌得以改善,从公共建筑到居住建筑,是涣然一心的变化,这对已有的建筑文化是冲突、是融合。 饶及人:同时,刻书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运用,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建筑文化的发展。现代制社会中,建筑文化应具有较大的自我检视和 更新的可能性和能力。“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将成为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建筑师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念,将转变为类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对环境的重视将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绿色建筑文化。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十一世纪是注重多元化、革新化推同地域性建筑创作倾向的时代。建筑业将朝着注重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在传统与现代、国际性与地域性多种文化交流的和共存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技术来解决人居环境问题。我们知道未来得中国建筑文化是一个以科学为基础,以中西文化为底蕴,以节约能源为本的建筑,与时俱进,我们既要中华文化的特色,但我们也不排斥外来的科技,我们不是在炮制唐三彩,也不是在复制另外一个四合院。希望我们能够成功,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