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与开发商眼中的健康住宅是什么样的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3年06月05日09:17 北京青年报 | |||||||||
刘燕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 目前大家所提到的健康住宅,应该讲是在国家的基本规范标准前提下的一个提升,引导的是一种新的居住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生活模式。因此,在提倡健康住宅的同时,应该在强调硬件条件的时候,也强调软件条件和我们的生活习惯。
赵冠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非典过后,大家更加重视健康,包括居住环境怎么能够保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甚至我们周围的社会健康,都围绕着“健康”两个字做文章。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创造健康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住宅和建筑密度比较低的住宅有助于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能够增进人体和心理健康。 刘东卫(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人居环境设计所副所长教授): 这次出现非典以后,希望不要就事论事,应该从更加客观的观念来认识我们今天居住生活和住宅建设中有利于或危害健康的因素,并且反思我们今天的开发建设,低密度住宅以其易于与自然的融合、方便邻里交往和宜人的尺度理所当然会进一步得到居住者的喜爱。营造这样的环境是发展商必须做到的,否则低密度住宅的概念只是一纸空文。 朱建平(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综合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环境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区域性的大环境,二是社区环境,三是区域性的住宅环境及室内环境。严格来说,住宅本身并不具有健康性,很多住的地方应该避免不健康性。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住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室内空气指标,还要考虑区域的空气指标。 奚瑞林(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顾问): 健康住宅的要求,不等于容积率低,如果仅仅是容积率低的话,也解决不了一些问题,而且在目前的阶段低密度住宅不可能成为住宅的主力。 开彦(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环境和居住之间是互补的东西,从开发商的要求,从他追求的目标和产品,通过他的操作,能够把项目做到非常理想,并且可能成为健康的住宅,但是作为建筑师,应该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协助开发商完成,而且赋予他在专业上的一些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就能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 赵旭(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高级工程师): 就我们目前的住宅而言,可能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尤其在住宅的健康方面,但是住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不是说改就改,因此,在营造健康环境上对于开发商是一种考验。 董青(康城董事长): 作为开发商,在为消费者营造生活氛围的同时,更应该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和舒适的环境。 张民耕(康城总经理): 目前健康住宅完全取决于密度,因此我建议政府今后应该对密度进行规范。作为开发商除了营造居住环境,还应该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郭国庆(华野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 我认为,健康住宅应该是室内和室外都具备健康的环境,但目前没有标准,因此,无论是从建设部还是卫生部,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各方面的专家,是不是应该对健康住宅有一个更加规范和准确的定义来引导住宅建设。 李长山(太合地产总经理): 像首都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低层低密度、低层中密度和高密度的房子,恐怕是未来城市居住人口追求的各种居住方式。而现在大多数人还是住在高层大塔里,可以想像三五十年后,目前盖的大塔谁来住,子孙肯定不愿意住,到时候怎么处理。 张立红(百旺家苑总经理): 密度和健康的关系,反映住宅是否贴近健康的一个最直接的经济技术指标,如果密度高了,再通过其他的方面的弥补,包括配置、环境,也很难让将来生活在这个区域里的业主享受健康的空气和人文环境。 王冲(东君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 健康住宅给予消费者的概念就是享受生活,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韩莉(美林香槟小镇销售总经理): 各种产品形式有不同的需求,不可能全部做低密度住宅,低密度住宅之所以生存旺盛是必然的,但是,这个距离是有效距离。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就会产生回流,如果在近郊做低密度住宅,对远郊来讲,生存率就比较弱。 朱岩(郦城销售部经理): 应该在健康住宅标准上,更加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给北京的住房者一个真正的、健康的、高品质的住宅。 龙兴(金地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 城市住宅和郊区住宅的价格不同,城市住宅比较热闹,郊区住宅比较安静和舒适,而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是两种选择,都是平衡的,不可能是一种取代另外一种,但是随着住宅的发展,对郊区肯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张磊(山水文园副总经理): 低容积率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全伟、余美英、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