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彦:健康住宅将成为追求居住品质的主要原则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3年05月22日11:04 中国房地产报 | ||
通过对居住模式、住宅功能、建筑设计等影响居住规格的诸因素的发展趋势分析,得出“健康住宅”将成为追求居住品质的主要原则和技术导向,住宅建设应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格”从字义上讲主要指标准、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统指规定的要求或条件。我们研究“居住规格”不光需要研究有关居住方面的水准、质量品质和居住性能,而 我们今天研究“居住规格”,不仅要对现行房地产开发、住宅建设的相关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起到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为居住者提供明晰的标准和居住生活目标,而且可以为我们未来住宅发展的技术模式做出预测性报告,从而保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居住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居住模式或称居住形态是指居住生活起居的行为方式。不同的类型和形式,导致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生活起居行为。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集合住宅和独立住宅、板式住宅和塔式住宅、城区住宅和市郊住宅等,均会给居住者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生活行为。居住模式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创造不同的舒适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体现不同文化和文明。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住模式和居住形态。有人说,我国的经济发展终极应当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我国居民居住形态或居住模式同样应当向发达国家看齐,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发达国家居住模式的水准。依这个观点来看,我国的居住模式将有下列的渐变趋势。 (1)住宅层数将向低层化发展,独立式和联排式住宅将逐渐增多。高层住宅将受抑制,多层住宅向4~5层发展,“小高层”将成为普通住户受欢迎的居住形式。 (2)板式住宅将受到普遍欢迎,而塔式住宅将向短板化、蝶型化发展。 (3)住宅郊区化明显,卫星城将成为城市主要发展模式。 (4)街坊式布局将替代居住小区模式,围墙式将逐步走向敞开式。 住宅功能向精细化发展 住宅功能和性能是居住生活的舒适、方便、安全、卫生的决定因素,是住宅价值所在。如何取得呢?当然,住宅受到制约的因素很多,设计的完善和各种技术手段的处理,仍是促进住宅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经历了计划经济分配制度的小面积住宅涤荡之后,开发商普遍注重扩大面积,把厅设计为50平方米~60平方米以上,把卧室扩大到30平方米。一套120平方米的住宅只能做到二房一厅;150平方米的一套住宅只能做到三房一厅,大量生活琐碎得不到合理的安置,正常的生活行为受到扭曲,这种“大而无当”是不可取的。 功能精细化措施简单地讲为: (1)居住功能增量的必要因素,除面积应有必要的增加外,居住空间功能细分化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强调一套住宅精细化设计,除基本功能空间外,应增设书房(电脑房)、设备管道间、娱乐室和家务室等。讲求居住空间功能单一化、专用化,而不是多功能。 (2)注重室内管道的排管布局,强调管道不穿楼板,“自家管道不进邻居家”和“实现压力管道外移的原则”设立户外管井,综合布置管网,实现净化室内空间,减少室内污染源,提高居住室内环境质量的健康住宅目标。 (3)升华居住功能,实现舒适性和享受性要求。如:增加第二起居室供家庭内部休闲、团聚、健身和视听使用。采用开放式厨房和主卧内的卫生间,使厨房、卫生间成为具备休闲功能、放松肌体、愉悦身心的空间,是一个享受型的空间设计处置。 再如注重景观设计。不仅创造室内协调、主调明显的特征,而且利用门窗的设计,观景阳台的设计,充分将外部景观条件引入住宅内部。 “简约式”设计受到欢迎 经历了住宅创作的传统风格、文化和个性的讨论和潮流之后,很多开发商、建筑师摒弃了简单的模仿地方传统性建筑符号的作法。简单挪用城市广场、公园景观、宾馆装修等的手法,使住宅失去了近情、近事、近物的人情味和亲和感,使居住功能“可看不可亲”,成为摆设或成为广告性质的东西,真正的实惠被丢在一边,损害了住户的利益。 (1)未来居住形态应当以简约式风格为主流,住宅造型简洁明快,现代感十分强烈。玻璃、金属和混凝土将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特性将得到充分发挥。 (2)住宅交付标准实现成品化。室内装修一次性到位,实现国际水准对口衔接。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理念,在于贯彻“装修和装饰”的分离,要让住宅市场明确“简约式”的装修是一种高尚、文明的作法;是精细设计、精细选材、精细施工的原则下完成的精品而非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粗制滥造的住宅。而个性特征、文化品味则是由家具、布艺、饰品的不同风格、色彩来完成的。不同住户的文化、喜好决定了不同风格和气质的需求。 室外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将特别强调绿荫化。绿地覆盖率将成为主要的衡量指标。绿荫设计特别强调高大灌木的数量,增加高大树木的种植,这对改善小气候环境、增加富氧离子、单位面积二氧化碳固定量有重要的优势,是人工草坪不可比拟的。 重视植物配置和种类数量,使得各种姿态、色彩相得益彰、赏心悦目,营造一个完全的生态环境、绿荫的气氛,满足老人、儿童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运动健身将成为社区居住生活的主题。 “健康住宅”成为追求居住品质的主要原则和技术导向 健康住宅是顺应居住品质的提高而产生的,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联合国也对健康住宅提出了建议性九条标准:对绿色建材、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质量无害化、噪音控制及日照、通风等均提出了生理健康的具体要求。而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指标如空间尺度、私密性保护、照顾老年人及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健康住宅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健康住宅从人居环境的健康性(硬件建设)、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高接触性)、居住环境的保护(污染的防治)和健康生活的保障(健康行动)4个方面进行。不光在硬件建设中有具体的指标和原则要求,而且在社区建设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睦。健康档案,健身中心等建设,使健康住宅对小区住宅建设达到了高层次的追求,使住宅建设走上健康的追求居住品质的道路。 “住宅产业”概念将得到重新审视 “住宅产业”是生产和经营住宅和住宅区这一最终产品的产业。而“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承担建造活动的建筑业、室内外装修业、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制造业以及流通和服务行业。住宅产业化是当今房地产行业必须关心的事情。因为这涉及我国住宅建设今后如何发展的大事,是涉及“多、快、好、省”的根本问题。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含义则反映了这一产业的总体质量水平、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产业化的定义为:要达到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各阶段集约化、工程建设高度组织化。因此,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为此,国务院八部委发表了国办发1997(72)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宅产业化五大目标体系。 (1)住宅基础技术体系; (2)成套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 (3)住宅部品集成化体系; (4)住宅质量保障体系; (5)住宅性能评价体系; 国务院八部委77号文件为初步建立住宅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的目标分别作出了2005年、2010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实施目标。 但在1999年以后几年内,文件的最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及实施内容被忽视了,没能把文件主要精神和技术目标对各地和各行业进行部署贯彻实施。而把示范性小区建设工程的地位提高到不恰当的高度,以示范小区工作代替“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来布置。并把地方性的工业布局、标准化管理、技术引进和技术质量工作放在脑后,重创了“住宅产业化”的部署,延缓了阶段目标的实现。 住宅产业化是住宅建设的必由之路。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整合后,在提高劳动效率、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改进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极大地提高。目前已从专用住宅体系普及到了通用住宅体系的设计技术和运行原则。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随着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必将得到重新审视,住宅产业的工作将很快得到普及性的发展。我国住宅建设水平将跨入新的发展台阶。 住宅产业基地是以某项工业化成套体系技术创新和推广转化的扩散地 有步骤地促进工业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发展,转变落后的住宅建造方式。基地将对培养和造就一批生产企业群体,其发展的规模应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基地通过在全国布点,建立若干个以当地为基础,辐射和带动全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发源地。 产业基地的好处是: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集中完成以标准化、工业化为指导的完善的建筑体系和部品开发机制。加强技术集成,协作配套,市场开拓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带动产业技术的整体进步。 突出重点开发项目,组织攻关。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作为住宅产业的“领头羊”。
| ||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