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房产经济犹如人的身体一样 切忌用猛药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16:24 新浪房产 | |||
房地产经济犹如人的身体一样,前一段还在争论是不是有病,有没有泡沫,突然,开了一副药,全是巴豆。我估计,如果按时按规定的服这副药,不出半年,有许多房地产商就支持不住了,就会虚脱,就会多几个周正毅出来,因为没有钱还银行,没有钱盖房子,没有钱去交税,以前的钱都砸在地里了。 什么是健康的身体?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妈妈的身体多年来一直不好,每次我去 从去年年中开始,对北京的房地产有没有泡沫,大家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说有泡沫的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数据,和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的判断。说没有泡沫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各说各有理。对北京房地产是不是健康的判断,很象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判断。每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最重要的是切忌用猛药。如果用猛药把没病当有病治,小病当大病治,那就会出问题,甚至出人命。 SRAS突然来了,房地产项目的工地被封了,工人不能出也不能进,材料也进不来了,晚上也不让施工了。所有城里人都在家里躲SARS,没有人买房子了。SARS的声音比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声音大多了,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声音淹没在抗SARS的声音中。大家盼着工地能早一天开工,材料能早一天进来,盼着WHO早一天给我们解除警告。更盼着售楼处能有人进来,盼望着早一天大家过上正常的日子。预计6月份是恢复期,到了7月份一切都会正常。 突然,最高法院出了房地产的司法解释从2003年的6月1日开始起执行。这里好几条"应予退房"吓坏了房地产商,更因为这解释的溯及力是从1995年开始。6月12日几位房地产商坐不住了,请了几位律师、几位法官和几位政府官员,开了一个会,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了下午。房地产商哭丧着脸进去,哭丧着脸出来。尤其是法官说了,应予,就是没有余地和弹性,就是必须。政府官员说,晚了,晚了。要是这会在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开,我们还可以给制定司法解释的人一些我们的经验和意见。规则从此改变了,踢足球变成了打排球了。 我们公司连夜让律师评估司法解释对我们的影响,结论是对我们没有影响。但今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要求了。我们又连夜开会,做具体的安排。首先让中外建筑师一起学习、执行"最高"精神。一定要把建筑面积的误差压在3%之内,如同我们当年的抗洪抢险、也如同我们抗SARS一样,要严防死守。日本建筑师们哭丧着脸说,这不合理,在你们中国是在期房时期就销售,到房子建好要一年多时间。这期间,设计上有改进会影响面积的变化,施工图设计院有洽商会影响面积的变化,施工过程中会有正常的误差。 许多的改进是为了让房子更好更合理。司法解释中的应予,法官解释了就是必须,没有商量的余地。在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讨论法律的合理性,是没有意义的,是浪费时间。我们又不是法律的制定者。设计院的改进、优化,只是好和更好的区别。但这3%对我们房地产商可是活和死的区别,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绝不能让法院给"应予"了。 在历史上,从前有一个国家,患软骨病的人很多,原因就是缺钙,见阳光少了。深入追究原因才知道是政府规定开窗户要交税,人们为了少交税,就不开窗户,或少开窗户,最后导致患软骨病的人多了。1998年建现代城时,也曾有一个高层住宅窗台的高度不能低于90公分的规定。为此,许多专家汇集在我们现代城研讨为什么取消窗台,用落地式的玻璃窗,也因此我们受到了一部分专家的批评和指责。记得有位女专家说,争论这类问题没有意义,5年以后就不是问题了。当时,我感动得差点哭了。还没有过5年,大家都在用落地式的玻璃窗了,彻底消灭了窗台。 某些规定确实存在局限性,但你要在当时改变它,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个发展商,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给有关部门写封信,反映这些情况。我说,没用,别耽误工夫了,还是在公司内部想想办法。司法解释让我们打排球了,我们就再别想踢足球的事了。 但回头又想,制定好的规则,我们有建议的责任。在目前出现了好多购房人和发展商矛盾时,我们不应该增加规则的复杂性,而是要简化,要突出重点,多用减法,少用加法。记得1993年在钓鱼台东北角的十字路口,有位交通警察,指挥车辆的动作很像在跳霹雳舞,动作很多,也很卖力。据说,有人建议让所有的警察向他学习,可是开车的人因为看不懂,常常出问题,我就在这里被罚过一次款。没有多长时间,再也见不到这样的指挥了,交通秩序也恢复正常了。智慧在加减之间、在混乱中,减法往往是更有效的。 又突然看中国人民银行不给房地产行业资金支持的文件,几位房地产商也同时看到了这份文件。大家都说,厉害!开发贷款限制了,按揭贷款限制了。为了防止资金流到房地产行业,连施工企业的贷款和政府土地储备机构的贷款都限制了。我们又连夜召开公司会议,安排新现金流量,讨论在商业用房的按揭款竣工验收之前没有钱进来的情况下,我们的现金流量有没有问题?结论是没有问题。我们公司的CFO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他谈到政策是如何的不合理,因为在中国预售做为一项制度的情况下,没有银行的支持是不可能的,这样突然改变政策会让不少房地产商资金链条短裂,造成楼盘的烂尾,造成银行的呆帐,也会多出几个周正毅。但我们不是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只是房地产商,我们不是政策的制订者,只要我们的现金流量正常就可以了。房地产经济犹如人的身体一样,前一段在还在争论是不是有病,有没有泡沫。突然,开了一副药,全是巴豆。我估计,如果按时按规定的服这副药,不出半年,有许多房地产商就支持不住了,就会虚脱,就会多几个周正毅出来,因为没有钱还银行,没有钱盖房子,没有钱去交税,以前的钱都砸在地里了。 今年以来,突然太多了。SARS来的太突然了,司法解释来的太突然了,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121号文件也太突然了。希望今年的下半年突然少一点。
| |||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