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宅并非低密度专属 集合式住宅亟待创新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3年06月13日10:07 北京晨报 | |
城区住宅拼升级 近来,北京近郊的不少低密度楼盘卖得都挺火,这让城区的高密度集合式住宅格外“眼红”。对于经济实力不强的大多数买房人来说,动辄百八十万的低密度房毕竟还是个美梦。然而经历了这次非常时期,买房人不禁对选择城区集合式住宅是否住着安全心存疑虑。其实,城区住宅有城区住宅的优势。先前是京贸国际公寓认养森林,燕清园做体育公园,现在 应对市场忙着“变脸” 城区住宅比郊区住宅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活条件便利,免去了在交通上花费时间较多的苦恼,公交、地铁、城铁、出租车……密集的交通网线是郊区所无法比拟的,交通成本也大大降低;城区土地稀缺,容积率较高也有利于节能节地,房价、物业费也自然较低;社区住户较多,便于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符合人居要求。虽然因“非典”原因使人们对于集合式住宅抱着怀疑态度,但事实上,城区一些高密度房近来“改楼”的动静可谓不小,无论是在建的、新建的项目,纷纷采用各种手段给楼盘贴上“健康住宅”的标签。如将绿地改成公园;增加板楼在社区中的比例;添加生态环保设施,营造健康的住区小气候,包括环保建材的使用,尽可能地采用分户独立使用的设施设备,设有对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设施,实行一次性全装修,增加户外休闲健身场所等。健康因素成了衡量楼盘品质的最关键点。毫无疑问的是,“非典”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置业观念,更改变了建筑的设计理念,现在和未来的住宅品质将不断地提升。 不惜血本儿做环境 如今,一些开发商不仅先做环境再卖楼,而且在环境方面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健康自然的环境”是现在最好的卖点。位于东四环的世纪东方城作为绿化带项目,没有简单地将树苗种在绿带中了事。而是从生态居住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将24公顷的窑洼湖公园、成熟密林公园及弧状景观绿带公园进行整合设计,八个人文景点散落其间。开发商世纪城房地产公司投入3000万元巨资,将一条普通绿化带打造成为120至180米宽、绵延2公里的社区专属公园,又花费500万元资金购入多年成树,把项目做成北京东南板块少有的生活绿洲。位于太阳宫地区的太阳星城金星园一期为了让地下车库能够“自然”通风采光,设计了9个长12米、宽8米、高8米的采光井,由地面直通而下,能保证地下栽种的绿色植物存活,使光线和流动空气十分充足,这是开发商牺牲了108个车位、1300万元的利润换来的。可以预见,绿化带项目、公园旁的住宅等主打山水园林等绿色生态概念的城区住宅将会走俏。 集合住宅亟待创新 集合式住宅仍将是城市里的主要建筑形式。在城里如何选择住房呢?有关专家建议:要从健康的角度挑选住宅,包括社区状况、房屋基本状况、小区物业与配套三个层面。首先,社区居住密度要小,楼间距离要大,绿化面积也要大,要有相应的户外和户内健身休闲场所。据了解,北京新建楼盘板式的比例逐渐增大,即使因为容积率的限制做了一些塔楼,也多是通风、采光大大改善的“瘦塔”。如世纪东方城南区板楼数量居多,塔楼则是2梯6户的点式塔楼;其二,看房型和楼层,在注重采光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通风条件。健康居室的起居室不能小于14平方米,卧室通常不能小于12平方米,厨房、卫生间最好是“明”的。其三,在小区的物业与配套方面,要看小区是否有较完善的卫生医疗系统,比如社区医院,是否有康体健身设施。 晨报记者叶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