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关注居住健康 北京城区住宅发出健康宣言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3年06月12日13:59 中国建设报 | |||
SARS使购房者关注居住健康,同时产生了新问题,是不是只有郊区低密度住宅才是健康的,而城区住宅则一概难以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空间? 恋日嘉园享受花乡 恋日嘉园一期是北京楼市2000年的代表性项目,其半圆型的屋顶使人耳目一新,它的 开发商华野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郭国庆认为,SARS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住宅就不健康了,他们开发的项目在疫情爆发的高峰期间就没有明显的销售变化,而且二期项目的广告投放比一期项目减少了一半多,也没有影响销售。他认为,以往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的,也考虑到日照、间距和容积率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塔楼、高密度产品仍是健康的。关于健康住宅的讨论不宜于扩大化,尤其是由健康住宅引发的争论不应公开化,避免引起社会动荡。而究竟什么是健康住宅,符合国情的确切定义和规范又是什么?这一点需要国家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定义。如果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编写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被认同为严谨的技术规范的话,国家就应该立法,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否则开发商可能仍然按照现行的设计规范走。 针对近期某些媒体刊登的西方国家的健康住宅标准,郭国庆表示,因为生活环境和习惯都不同,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健康住宅标准,这会误导市场和消费者。同时由于中国南北东西地域差异大,生活水平、习惯、自然环境都有区别,所以还应该有相应的分区域的健康住宅标准。尽管郊区低密度住宅是一种发展趋势,也符合健康的要求,但政府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有私家车的人身上,要为城区无车居民的疏散考虑出路,应划出区域地块,先做配套和环境,组织好交通设施。如果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倾向性的政策,不能把政府行为与开发企业行为融为一体的话,郊区低密度住宅至少在5年内难以形成大气候。 华城追求生活舒适度 当记者与神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华城项目营销总监陈岩女士说明采访意图后,她脱口而出,“郊区住宅有什么呀,不就是空气质量好点吗?”。 应该说陈岩的自信来源于项目的高品质,华城所倡导的“城市复兴”理念在这块崇文区领导赞誉的区内最好的土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占地6.7万平方米的华城紧临东二环路护城河,30米宽的滨河路及30米宽的城市绿化带园林。尽管项目的容积率超过4,但通过独具匠心的围合设计,使楼间距都超过了百米。 谈到对健康住宅的理解,陈岩表示,华城注重住宅通风采光的设计,但更注重住宅对业主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的影响。该项目的户型设计了可开启的落地窗、飘窗、角窗、观景阳台和一步式阳台,使居室既可以增加通风采光量,又可以与室外的景色融为一体;尤其是三室两厅两卫的D户型,套内建筑面积只有127平方米左右,却能让主人走出观光电梯进入家门后的第一空间不是走廊或玄关,而是一个私家的空中花园,把室外的园林风景、清澈空间很好地引入到家中,从而创造出愉悦的生活方式。 枫桦豪景突出健康元素 位于北京菜市口西南侧的枫桦豪景是一个板式小高层项目,建筑群体自北向南依次排开,高度呈北高南低之势,最小间距36米,容积率在2左右。由于该项目的北边不仅临着广内大街,而且还有一个5000平方米的广场,因此视野开阔,通风良好;而其南边又临近北京名刹法源寺及中国佛学院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其南侧也将不会再兴建高层建筑,这又保证该项目南向除拥有充足的阳光外,还拥有良好的人文景观。 该项目开发商北京市天枫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蔡建华坚信,“健康住宅不是郊区住宅的专利,城区住宅尽管在绿化、密度、容积率上比不过郊区,但在生活便利条件、教育及医疗资源上则要好过郊区”。他认为,城区同样可以做健康住宅,关键在于城区住宅想不想做、有没有能力做?开发商应尽可能地降低容积率,将对经济利益的高追求与社会责任感较好地统一起来,政府部门在硬件设施上也要为健康住宅创造规划的前提条件。同时,他希望专家结合城区住宅的特点提出健康住宅的标准,并关注城区现有的好项目,做出适当的引导。 蔡建华表示,虽然枫桦豪景并没有按照专家编制的健康住宅标准建设,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顺应了市场发展趋势,考虑通风采光问题后取消了东西向住宅,确定了户型面宽和进深的合理比例,房间尺寸设计满足人的舒适感觉,选用较厚的楼板和陶粒砖防噪隔声,并在建设过程中选用环保建筑材料,严格工艺控制和把关,因此使得该项目具有了较多的健康元素。 翠谷玉景设计健康生活 北京建工地产开发的翠谷玉景是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 据建工地产副总经理朱军介绍,该项目处于玉泉路以北的两座小山之间,是北京市的景观走廊。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建工地产引进澳洲建筑设计公司与北京建筑设计院合作完成,楼座依自然地势高低排列,与西山美景融为一体,营造出生活在园林中的生态共享理念。 建筑外立面的丰富变化是翠谷玉景的第一个特色,而对业主生活品质的提升则是该项目的第二个特色。 基于南高北低、落差7米的地势,该项目修建了六个高度差在1米的阶梯,将12幢住宅楼平均摆放在六个台阶上,形成高低起伏的变化。为避免采光受影响,还特意加大楼间距到30米,以宽大的起居室落地窗引入室外阳光和美景。与一般住宅设计不同的是,该项目起居室外不设阳台,进深为12米,避免对室外景色的遮挡;为将项目西侧市政绿化广场的景色引入小区,西侧建筑的角度逐渐向北折,使绿地仿佛五根手指一样插入六个楼座中,也让东侧的业主可以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景观变化。为避免南北两个大门直对形成的视觉凌乱,该项目在大路中间增加了绿化带,并将中间局部道路分为上下行,出入口也分开,免除进出的拥堵现象。 正是这些人文理念在项目设计中的充分体现,使该项目能够提供给业主健康的居住生活,实现建工地产及朱军的愿望——“奉献经济适用房中的样板工程”。
| |||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