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健康住宅:给居住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上篇)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09:29 中国建设报 | ||
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上嵌入“健康住宅”,出现的信息竟多达63.7万条之多。当SARS疫情袭扰京城的时候,北京人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健康,关心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健康住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时下最赚眼球的字眼。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推广部主任、健康住宅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赵旭,在采访中毫不讳言地说,目前我国住宅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少有规划、设计、开发单位将社区的健 其实,我国前两年就开始了对“健康住宅”的关注并已经付诸实践。而这次的SARS疫情,只是让更多的人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认识并了解了“健康住宅”对健康生活的意义所在,也算是“塞翁失马”。 应运而生的健康住宅 应该说,健康住宅的提出,不是通常开发商们为了售房而抛出的炒作概念,也不是行业专家们闭门造车的单纯理论,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强烈,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经济发展角度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有很大的提高。在住宅建设造价中应该含有健康要素的内容。据估计,与传统住宅相比较,大致提高20%~30%左右,住户完全有能力承受;从技术角度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材料新产品的相继开发,完全有能力建立健康住宅技术支撑体系。今天的住宅建设,完全有能力也有理由从更高台阶、更高层次来满足居住者的健康需求。 随着住房集体消费时代的结束,随着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水涨船高,人们在选择住宅时,考量指标已不仅仅局限在距离远近、地段优劣、房型布局等,也不再单纯地追求住房外在的浮华和张扬,而是更注重住宅的内在品质。住宅的功能已由原来的栖息地,转变为人们用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休息场所。人们对住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从未有过的高度关注,“健康住宅”就顺理成章地应运而生了。因此,健康住宅刚刚浮出水面,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认同。也正是这种认同,赋予健康住宅以强劲的生命力。 健康生活催生健康住宅 许多普通消费者也许并不十分清楚,室内空气污染、住宅本身在规划设计上的缺陷、噪音污染等种种不健康因素,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程度究竟有多深。 噪声,与水污染、垃圾污染并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进环境四大杀手的黑名单。日本有一个全国性的住宅调查,居民不喜欢住在集合性的住宅,也就是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中,原因就是噪声。清华大学2000年的一项调研显示,大概有90%的住宅噪声不达标。东南大学建筑系早在80年代末期就对南京、郑州等地的居住区,作过连续昼夜噪声的测量,并对900户居民进行了询访。研究表明,当隔声效果达到40分贝时,仍有25%的居民的睡眠受到干扰。而我国目前分户墙的隔声,国家标准的最低要求为40分贝,此标准显而易见是严重滞后的。医学研究表明,噪声污染不但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精神障碍,对心血管、视力水平及女性生理机能均会造成损伤,并且由于噪声对人们休息和睡眠的干扰,还会引起邻里纠纷,给正常生活带来很多烦恼。从噪声污染“窥斑见豹”就可以得知,“病态住宅”带给人们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而健康住宅,恰恰满足了人们理想中健康生活的全部内涵。那就是:从居住者出发,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安全、卫生、文明的住宅和社区。 健康住宅是体现在住宅和住宅环境以及居住行为上的一种生活模式,它不仅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包括一些心理量值,如平面的空间布局、私密性的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以求回归自然、关注健康。人们对住宅在居住空间、环境空间与精神空间结合的完美追求,表达出人们的身心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 健康住宅是一项系统工程 与以往的住宅建设经验不同,健康住宅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建筑行业的小圈子里,而是将领域扩展到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门交叉科学的广阔空间。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是科技部和建设部联合批准设立的我国住宅行业惟一的行业技术中心,中心聚积了一批长期从事住宅研究的行业知名专家。2000年5月,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受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委托,开展了“建筑物有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2001年8月,他们又接受了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的委托,开展了“住宅对人体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他们没有满足于单一课题的完成,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人居环境健康问题应该成为我国住宅建设今后关注的重要课题,健康住宅对我国住宅设计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结合我国国情,他们果断引入了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正在倡导的“健康住宅”理念,并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支持下,把健康住宅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他们同时清醒地意识到,健康住宅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应该集合起更多领域的更多专家共同参与。他们联合了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卫生局等所属科研机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跨行业、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 2001年10月,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在国际建筑中心联盟大会上,向社会发布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1年版)。《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由“四大评估体系”、“75条量化标准”组成。2002年在此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他们又推出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2年版)。在修订中专门推荐了十项有利于健康住宅建设的成套技术,包括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外墙外保温、采暖系统分户计量分室控温、低温地板采暖、户式中央空调、分户墙和楼板隔声、太阳能应用、管道分质供水、中水回用和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等成套技术。由于目标明确、指标体系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提高住宅品质和改善居住者生活质量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因此一出台便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同时也得到广大媒体、开发商以及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 健康住宅的内涵 健康住宅技术体系涉及四大方面内容:一是人居环境的健康性,包括对室外环境、居住空间与户型设计、空气环境质量、声光水电热等方面的量化控制指标;二是自然环境的亲和性,从自然景观、绿色系统、雨水利用、景观用水等方面进行量化控制;三是住区环境的保护,从视觉环境、排水系统、生活垃圾、环境卫生等方面做了量化规定;四是健康环境的保障,强调完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建设健康设施,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家政服务体系,注重健康行为等。不同于一般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健康住宅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优秀的住宅规划设计平台上,紧扣与人类健康相关联的指标框架,提高和引导健康住宅开发建设的目标。 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主要指室内室外影响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因素。在室外环境中强调有充足的阳光、自然风、水源和植被保护,避免噪音污染的侵害,并有防灾救灾、增进人际交往的条件,尊老爱幼,实施无障碍的原则。 室内要求强调居住空间最低面积的控制标准,尊重个性,确保居住的私密性;实施公私分区的住宅套型设计,并对住宅的可改性,设备管道布局的走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清新,通风换气畅通无阻,防止室内污染和病原体的发生。强调装饰材料无害化,并就各类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氡,化学污染物甲醛、氨苯及各种具有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指标列表控制。提出空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此外,室内的声、光、热环境质量和饮用水质量均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自然环境亲和性。提倡自然,创造条件让人们接近自然、亲和自然是健康住宅的重要任务。对自然的亲和,必须在建设时尽可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引入地形地貌、树木植被、河流水源,扩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对自然的情感。同样,水、阳光、空气和自然风是自然赐予人类的最宝贵的礼物,应充分组织利用好。 健康的生活环境不能缺少绿意。在居住环境中,广植花木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还可以促进土壤生物活化,绿色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改善小气候,降低温度。为了鼓励绿化,应增加有关绿化覆盖率、乔木植种的数量和栽种密度等要求,提倡大量种植阔叶乔木和小乔木、针叶木等,增加立体绿化和植物立体配置,发展阳台、屋顶绿化,保持人和自然的高接触性。为了保证基地有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能,应做好环境透水设计,保留和收集雨水,为此,应在规划中增加土壤面积,增加透水铺面和雨水截留设计。景观水是指池水、流水、喷水和涌水等,规定为流动水循环使用,有循环水净化装置,使改造的地表水、雨水、污水的水质标准符合要求。 住区的环境保护是指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的处理,垃圾收集与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主要从环境的卫生、清洁、美观出发,在景观和色彩上保持明亮、整齐、协调,既具有住区的个性和感染力,又具备文化性、传统性。对于污水和雨水的处理,除了必须达标以外,着重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减少出泥量,扩大复用水资源以利节省。 健康环境的保障评估因素主要是针对居住者本身的健康保障,包括医疗保健体系、家政服务体系、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使住户居住放心、方便。这些服务体系的创建对小区的健康生活品质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健康行动是指公众参与及对全体住户的教育行动,是健康住宅不可分离的部分。健康住宅硬件建设和健康行动的软件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健康住宅完整概念。 相关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住宅”15项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住宅”是指能够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具体标准有: 1.会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2.为满足第一点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易散的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 3.设有换气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质排至室外,特别是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5.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至27摄氏度之间; 6.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至70%之间;7.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8.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平方米;9.噪声要小于50分贝;10.一天的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11.设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12.住宅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13.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14.住宅要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15.因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质,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在此期间要进行换气。刘伟
| ||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