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楼市最大的新闻点莫过于“拍卖同盟行动”——东拍建外SOHO,西拍左岸工社。两家开发商赚足了银子的同时,也赚足了眼球。
1.东拍西拍给岁末楼市增“看点”
2002年12月7日,拍卖的是建外SOHO 8号楼363平方米的商铺,12月14日拍卖的是左岸工社0160号面积为105平方米的临街转角位置的黄金铺位。两家商铺请出同一名拍卖师掌槌,为岁末的楼市增添了“看点”。其中,左岸工社105平方米的商铺以668万元的高价拍出,得主是金凤成祥西饼房的总经理冯智钧。
668万元的拍卖价是高是低?在冯智钧看来,这一价位并未超出自己的预想。他说,中关村电子城某些摊位的价格比左岸工社0160号商铺的拍卖价还贵,而且只是有期限的使用权。冯智钧进一步透露,在此前一周,他已把0160号旁边的铺位买下,这样一来,两处相邻的铺位面积相加约为305平方米,是理想的西饼屋经营店面。他算了一笔账,大约8到10年时间,自己便能收回投入,今后的几十年是净赚空间。
2.商铺拍卖把定价权还给市场
据了解,早在两个月前,建外SOHO已进行了一次商铺拍卖,成交价格超过日常销售价格30%。当时左岸工社的老总林涧也在现场,那次的经历促使他与潘石屹走到一起,共同策划了这场“东拍与西拍”行动。
两处商铺拍卖均以出人意料的高价成交,一方面说明,商铺需求十分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关于商铺的定价、拍卖等营销行为有待人们给予新的关注。左岸工社的老总林涧认为,以往房屋销售时,价位的制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盲目性,比如公寓是考虑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价差,而底商的定价则往往跟着开发商的感觉走。商铺拍卖活动无异于将定价权还给了市场。
与住宅相比,商铺更适合于拍卖。目前,京城正处于商铺热逐步升温之时,需求大于供给。另一方面,商铺与商铺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生意人皆懂得“一步差十行”这个道理,即使同一商铺在不同的经营者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效益。
3.京城楼市对商铺拍卖缺乏敏感
为此次拍卖活动掌槌的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季涛,最早将商铺的所有权拍卖引入京城。他说,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商铺拍卖活动相当火爆,杭州轻纺城的旺铺全都以拍卖的方式推出。江浙商铺开发与交投活跃,缘于民间小商品市场繁荣,人们盛传“一铺养三代”的说法。
从前,京城的商业模式一直是沿袭国营大百货店的路子,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商业模式的转型及社区商业的完善,去年京城商铺行情看涨,这一诱因将直接促进今年商铺拍卖热的兴起,眼下已有3到5家商铺开发商主动与天问拍卖公司接洽。但多数开发商对商铺的开发与营销尚缺乏应有的敏感度,认为这种商铺拍卖只是单纯的炒作而已。
京城开发商过去被动地按照规委与商委的计划指标进行社区商业配套。随着京城商业模式的转型与服务业的兴盛,底商的售价已升至楼上住宅价格的2倍左右。左岸工社商铺拍卖价则已超过楼上写字楼价格的6倍,对此季涛与林涧也感意外。杨哲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