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疾,去得快!一位业内人士在描述时下京城楼市遭遇的纷争时,一言以蔽之。北京房地产掐指算来,不过五六年时间,盖的没有经验,住的也没有经验,不起点纷争反倒不正常了。
除了入住纠纷之外,还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北京的房地产公司有4500余家,往低了说,每家公司仅开发5万平米的项目,全北京就是4500×5=2.2亿平方米,按北京一年购房面积为1000万平方米,2.2亿平方米够北京消化20多年的。如果这么算的话,北京楼市的饱和可就饱大发了。
但账不能这么算,因为多数发展商在与土地供应方谈地时,多是“协议用地”,也就是看情况商量着来,实在不好干,就不干了,因此说,2.2亿平方米供应量的推算本意,只能表明北京供应量迅速放大,但还没有到市场再没有容量的地步。
北京房地产市场在经过1999年、2000年的火热后,震荡下行,但“暴风雨”过后,必然会更理智地在震荡中上行。不同的是,市场格局变得更清楚了,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疯狂扎堆“白领新居”,不尴不尬地凑出一堆六七千元的中大户型楼盘。
有人描述1997年至今的房地产热时,用“恢复性增长”来概括,说白了就是一直憋着买房的,稀里哗拉地把房买了,从2001年之后,房地产市场应是“自然增长”,也就是谁买的起谁买,该买什么样的房买什么样的房。
市场分化,会清晰地区隔出北京的住宅格局。中高档住宅,实际上是个很虚的概括,说它高也可以,低也可以,实际上就是北京这几年来,住宅品种没有细分的糊涂标签。
CBD住宅是向上“飘”的房子,而像五环左右如东坝地区的4000元住宅,是向下“沉”的房子。从目前的新盘动向,实际上可以看出这种市场分化的走向,高的高,低的低――
位于长安街上长安大戏院旁,建国公寓对面的“贡院六号”吹响了把京城住宅拉高的号角,从该楼盘的名称看,“贡院六号”非常朴素,但这个六号院每平方米的价格是4~6万元/平方米,300多平米的一套宅子,就要1000余万元,总之贡院六号之内没有低于500万元人民币一套的宅子。清一色的德国Gaggenau厨具、意大利B&D浴室设备、美国Andover楼宇自控……而每一套宅子,都是用“规模订制”的方式打造,按一个设计师的理念贯穿到底,其中一套住宅,为上海金茂大厦设计师主笔,为了让设计方案不走样,这套居室的装修工程也是由金茂大厦施工人员完成的。如此豪宅不知将怎样在京城站稳。
市场的另一个方向,是有人似乎愿意低下头来,考虑考虑“真实的白领”的住房需求了。一直以来,七八千元,面积在150、160平米以上,似乎才与“白领”这个词相配,但外企置业机构的一份调查,是那么轻易地击碎了“白领”们有些脆弱的外壳,可承受房价5000元每平米,面积在100~120平米,这样的购房群体能算次流吗?
就像中国足球一样,盘旋在一种定式中时,想摆脱这种定式,难上加难,米卢却可以快快乐乐地完成任务。中体产业(广州)与李嘉诚的和黄地产(香港),同时瞄向了东坝地区,而且投资额度都在100亿元的规模,在广州、上海,中体产业的奥林匹克花园均所向披靡,尤其在上海,那么挑剔的上海人,居然排起大队抢购奥林匹克花园,有人抱着被子等了两天两夜,还是要等。4000元精装修、户型中等(80、119、150平方米),品种极全。试想,如果这样的房子,出现在北京东坝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这些外来的和尚或许没米卢那样聪明,但所幸的是,他们不用担负冲出亚洲的重担,只要摆平被纠纷搞得心惊肉跳的本地购房人就可以了。吕尚春
吴建斌辞职,3000亿碧桂园发生了什么?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12345……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