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于房地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产品类型(以户型为分类标准)不断增加:大平面、小户型、复式、错层等等,这增加了房地产产品的复杂性。市场只有需求,没有对错,发展商需要借助市场这面镜子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产品,购房者心中也自有一杆秤,什么样的户型住起来更方便、舒适。为此,本报特开设此栏目,为开发商和消费者“认识”各 类产品提供帮助。
本栏目以“对话”形式,由主持人和专家或发展商、购房者共同讨论,发表对各类产品的看法,欢迎业内专家、发展商和广大购房者积极参与。
本期话题:复式户型
主持人:本报地产评论员夏亚
本期嘉宾: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高级建筑师孙立平
夏亚:复式住宅在中国建筑史上,有渊源吗?
孙立平:严格意义上说,复式结构设计,应该是西方传过来的。中国最早的官式建筑———皇宫、寺庙、墓陵等公共建筑,也没有把“共享空间”作为重点来考虑。而民间的吊脚楼,是由于为了避开地面潮湿,把一层架空,作为养畜、堆放杂物之用,并不当作居住使用,仅有第二层的平面室内空间,这与复式结构的“立体空间安排”,是有明显区别的。
夏亚:那么,复式结构在西方是如何产生、演变的呢?
孙立平:这可能要追溯到建筑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产生的契机是为了在公共建筑中设有“共享空间”。比如歌剧院,一层为大厅,是普通人看戏的集中地,而通过楼梯,设计二层空间,作为贵族人看戏的特殊空间,但两层可以“共享”舞台上的表演。还有教堂、市政厅等,均为公众设置这类“多层集合”空间。
夏亚:这样说来,复式结构“起源”,是出于对室内空间的立体运用,早期主要是在公共建筑中使用。那么,这一结构类型是如何进入“民间”建筑的呢?
孙立平:最早引进住宅的,应该是别墅———多层空间,用楼梯连接,构成居住功能上的分工,居住空间的扩大,使室内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后逐渐发展到公寓建设中。
夏亚: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流行的“复式户型”,应该都是这一空间结构类型的延伸。您认为目前我们的复式类型主要有那些形式?
孙立平:目前设计复式户型项目,大约有五种形式:多层住宅楼里的一、二层,以“带花园”为优势条件,设置复式户型产品;其次是小高层的“顶层复式”户型设置;其三是高层住宅楼宇的顶层设置复式户型(这两种类型的复式,都是以“尽享”小区内外景观为首要考虑);其四是整栋全部设计复式户型(以丰富的景观条件为前提);最后是TOWNHOUSE类型,即两至三层的联排别墅,其结构类型是复式户型的“高级”表现。
夏亚:复式户型设计的“空间布局”关键点在哪?
孙立平:一、楼上楼下不能简单地运用“标准层”结构,二层的空间应该更加灵活的安排,充分考虑私密、室外景观、主卧室的舒适度等因素。
二、一楼厅间的设计是复式户型的关键点。如何使客厅更开场、采光更充分、视觉更舒适、尽享室外景观,这需要认真考虑开间、层高、以及材料的运用等,来实现空间的特有效果,与复式类型产品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相对应。三是楼梯的设计,要体现室内空间环境的和谐与美。
夏亚:复式户型产品的功能安排上,应该最关注什么?
孙立平:功能安排的目标应该是如何实现居住的合理、舒适、方便。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合理”,我们应该从家庭生活中的私密要求、动静分区要求、两代人不同生活特征等多方面考虑。
比如家庭不同成员在接待客人时都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这就要求将楼上楼下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工。比如将楼下的功能安排为:动区、大客厅(客人及大家庭活动)、偏厅(在不影响大人活动时,孩子活动空间)、老人卧室(避免频繁爬楼)、客人卧室、以及保姆用房等。而楼上则应考虑“家庭厅”的安排、主人卧室功能的需要和舒适度设计。
夏亚:复式户型的“基本功能”建设应该是充分的,因为它所针对的是市场中的富裕阶层。但是,复式的价值应该是综合的、系统的,那么如何体现复式产品的“基本功能”之外的“价值”?
孙立平:我们对复式产品的理解,不应该仅仅是多一些房间,要针对人性的需求创造平面住宅所没有的层次和环境更应该考虑我们是为具有更大经济能力的家庭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在设计复式户型时,不仅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功能安排合理,还更多地重视室外空间的设计,如室外花园、休闲、运动等功能,使居住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天地自然空间,实现更自由舒畅的新生活方式。
夏亚:看来,复式产品,应该被看作一个全新的“生活价值体系”来对待,而不是简单的居住用房的布置安排,只有从一种高度来认识它,才会更好地创造它。
孙立平:是的,只有认识的提高,才是设计合理复式产品的基本保证。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