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地产公司在东坝一下子盘下350公顷土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京城楼市的新一轮“圈地”热早已悄然兴起。

  据了解,本市乃至全国的一些大开发商们都在近郊区四处奔走,考察,谈判,签约,圈地。万科的老帅王石也亲自出马,他们不仅在城北部拿了地,而且在城西部和城东部也拿了地,其中最大的一块,面积达400公顷。华远已经开始在大兴兴建翡翠城,规模达120万平方米,还将在城东、城北、城西建立同样规模的新市镇,现在他们的土地储备已有800多万平方米。世纪城也在继续造城,将续签四季青乡周边更多的土地,三期规模将比现在一、二期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还要大一倍多。珠江投资公司在京圈地更是积极,惟恐力量不够,它的合作伙伴也同时进京,在北京已经拿下5块地。北京本土的一些开发商也不甘落后,天鸿集团签下长营乡240万平方米的土地,城建集团也拿到西三旗附近100万平方米的土地……

  稍加留意,便可发现,这一轮“圈地”热和以往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并不是都往城里的热点地区扎,他们圈的地基本都在城乡结合部,而且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均匀分布。看来,这些开发商“圈地”并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缜密的市场调查研究,他们所选的地区,都是京城楼市的成长点,前景光明无限。

  这些城乡结合部地区,都是北京总体规划所制订的十大边缘集团,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成和北京四环、五环及放射性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使这些地区成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将来随着旧城改造,工厂搬迁,外来人口定居,这些地区很快成为普通百姓居住的好地方,应该说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很大。

  再有,这些开发商能够相中城乡结合部,也许不是初衷,是从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摸索出来的。一些开发商开始都往热点地区钻,但是效果并不好。比如CBD地区是市区政府重点规划建设地区,不仅土地成本贵,而且规划要求严,管得细,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要受很大限制,规划有时要一审再审,开工一拖再拖,最后市场如何还难以预料,尽管可能利润空间大,但投入也要大,风险也更大。同样,有的热点地区,由于相似的项目扎堆,同一地区内相同产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也使竞争加剧,销售进度放缓,有的甚至会成为死盘。

  而在一些城乡开发部却是这边风景独好。这些地区拿地的成本很低,规划上限制很少,可以根据自己理想的模式开发建设,建设周期短,收效快。

  尽管如此,在城乡结合部圈地的大多数开发商很少声称自己是要建什么高档别墅、山庄、Townhouse等等,他们一般定位都是建大型住宅区,而且主要大批量建设普通住宅。不少“圈地”的开发商已经从开发建设普通住宅尝到甜头,比如金源集团在西四环兴建世纪城,尽管也是在中关村周围,但他们给自己项目定位在普通住宅,卖得一直很火。开盘时排队争购的场面,也只有经济适用住房才能见到。这样也给开发商很大信心,建普通住宅,尽管利润空间小,但风险也小,只要开发有规模,房子走得快,同样可以赚大钱。刘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