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龙须沟 今天是工地
下月成花园
本报记者梁琦通讯员铁岚报道4月18日,对金鱼池地区的市民们来说,将是个大日子。第一批回迁居民将在这一天领到新房钥匙,搬进新楼了。
记者昨天在小区工地看到,新的住宅楼有的开始了内装修,有的正在浇注混凝土。崇文区政府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42栋新楼中的29栋已经封顶,还有13栋楼在紧张建设中,但是,4月18日一定会把新房钥匙交到居民手中。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4家施工工地门 口都竖立着倒计时牌。
-最优惠的回迁政策
张义大妈来工地不下10次了,“高兴呀,现在生活好了,就想改变一下住房,可没有政府的政策,靠咱自己的收入想都别想。”张大妈对记者说,她家原来的住房只有22平方米,没有厨房、卫生间,三个孩子长大后,只能拉上帘。“我这还不算什么呢,这金鱼池的老户,有养了七八个儿子的,没房子结婚生孩子,就一人给盖了一个棚。”
的确,拆迁前金鱼池平均每户居民住房面积只有29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也只有10平方米。尽管老舍笔下的“龙须沟”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但是,60年代建起的简易楼,经过30多年的使用,墙体酥漏、钢筋外露、下水道锈蚀堵塞,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居住和生活。
“无论从给回迁居民提供的优惠政策,还是从房屋设计上都要保证金鱼池回迁居民用最少的钱住上最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适用房。”金鱼池工程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专程到危改区调研,听取住房困难户的意见。市领导先后十几次到现场实地考察,与居民对话,反复研究修改安置方案。最终确定采取就地回迁、异地回迁相结合的安置方法,还有货币补偿和异地外迁等方式。市政府投资数千万元,把水、电、气、电讯等市政设施通入小区,并对多项费用给予了减免。
-最经济的住房
金鱼池危改一期工程共拆除55栋楼房,涉及居民3055户。在“十五”规划中,崇文区提出了“以危改带动经济发展”的设想,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用“房改带危改”的办法,彻底解决金鱼池地区的危旧房问题。
据介绍,回迁后居民的住房面积将达到每户77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也会达到27.6平方米,超过“十五”期间北京市政府提出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标准。采取“房改加危改”的办法,使这里的百姓拿最少的钱改善了住房条件。
-老北京风情新去处
新金鱼池小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寻觅老北京风情的新去处。按照规划,金鱼池小区共分东区、中区、西区三部分,将新建41栋住宅楼,以及一所综合性学校,总建筑面积超过27.3万平方米。住宅楼4至6层,整体建筑设计风格“仿古”而不失现代韵味。
据悉,小区绿化面积将达到2.5万平方米,在总占地面积中占四分之一。金鱼池小区得天独厚的人文内涵,也将予以恢复。小区北门大牌楼上的“翻天覆地龙须沟”,南出口“欢天喜地金鱼池”的字样,都让人们自然联想到老舍笔下的“龙须沟”,而该剧的所有对白也雕刻在了小区内长长的文化走廊上。此外,小妞子落难的地方,程疯子参与龙须沟改造的故事都能在文化街上一一找到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