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的项目在售楼广告上赫然打出“90%实用率”。“实用率”?作为业内人士的记者也不知它与地产界常用的“使用率”有何区别,当即对其中一个进行了暗访。
暗访:90%实用率=80%使用率
记者来到售楼处,随机挑了3种户型(板楼),建筑面积分别为87.97平方米(一个阳台)、97.12平方米(两个阳台)和105.17平方米(两个阳台)。销售员告诉记者,实用面积是建筑面积乘于0.9,至于使用面积,以交房时实测为准,误差应该在户型图所标面积的±3%。如此高的实用率,是否使用率也高呢?记者拿出计算器一算,这3套房子的使用率分别为84.6%、77.1%和78.2%,平均使用率80%。
揭秘:实用面积使用面积
对此,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房地产行业里根本就没有实用率这个概念,发展商这样做的用心是在偷换概念。根据《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暂行规定》中的定义,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这说明,套内的使用面积中不应该包括阳台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使用率=套内使用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100%。
而所谓实用率,是以住宅的套内建筑面积与其商品房销售面积之比得出的系数。由此可见,用“实用率”计算而得出的实用面积,会远远高于常用的“使用率”计算而得出的使用面积,通常高出10%左右。实用率与使用率仅一字之差,但读音极为相近,数值差异很大。
追根:为何要推“实用率”?
业内人士告知,尽管商品房使用率的提法十分流行,但在有关房地产的所有法规文件中均无对商品房使用率的明确定义,不属于行业内必须精确计算、上报审核备案的刚性指标系数。可是,使用率的高低直接显示购房者得房面积的多少,往往被消费者当作衡量房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发展商推出“实用率”这一新概念,狸猫换太子,利用偷换概念的办法进行期房销售,使不少不明真相的人自以为买到了高使用率的房子,因而受骗上当。
再者,套内使用面积,俗称地毯面积,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自行测量。而套内建筑面积由于涉及阳台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消费者难以自测,发展商承诺的“实用率”又如何验证其真伪?蔡雪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