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居住文化复兴论坛全程实录(组图)(3)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18:01  新浪房产
中国居住文化复兴论坛全程实录(组图)(3)

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单大伟:感谢,刚才一个是文化学者,一个是国学大师,下面我们想请我们的建筑大师,也是陈世民建筑事务所董事长,总建筑师,也是全国房地产世界联盟的首席执行官。请您从建筑师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陈世民建筑事务所董事长陈世民

  陈世民:刚才听了两位教授的发言,还是很有启发的,刚才看了一下御园,我有一种什么心情呢?我很喜欢这些房子,因为我在深圳想找一个大房子的产品,又找不到这样的产品,都是复式的,我年纪大了,不想找一个爬上爬下的房子,我感觉这个房子很好,但是我买不起,也住不起这个高端的产品。总起来讲,御园这个产品的开发啊,王总刚才和我聊,我觉得他也费了很多的心思,而且是高品质的。

  今天在这里谈居住文化,我想就这个居住建筑文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建筑界经常提到拯救建筑文化失落的问题。它说明我们房地产的开发已经从粗放阶段走到品牌的阶段了,怎么走向品牌呢,就是需要有文化内涵的提升。建筑本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没有很好地发掘出来。现在中国政治崛起,经济崛起,期待文化的崛起,文化崛起的中间,建筑文化的崛起负有重大历史责任。所以我想这是一个用时空来看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研究建筑文化,不只是一个产品的文化,因为建筑文化牵涉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包括企业带头人的文化,他的内涵,他的修养,才能出现这个产品的问题。所以从这点看御园的开发商还是很有品位的。因为文化的提升不只牵涉到居住,牵涉到我们怎么使用这个资源。我们现在提出很多问题,和谐社会也好,资源综合利用也好,走富国之路也好,这些问题我觉得都需要一个文化的提升。在前一段我们自己在这个问题上面呢,我们对居住建筑文化,特别是中国居住文化,我们发掘得比较少,我们在认识问题上有很多误区,所以总觉得中国自己的东西比较落后,总觉得我们自己比较闭塞。特别是一到现代化以后就对自己本身的东西不太重视,我自己觉得传统的居住问题有几个特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啊,神是更重要的。

  比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且这些基本的元素里,门堂廊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形式的建筑,而且这个院落文化,可以达到天人合一,还有园林的文化,是人与空间的融合。你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强调地域性,和谐性,生态型,也是现代建筑追求的一些东西。我们现在有一些误区,一谈中国建筑就是亭台楼阁,我觉得应该从神韵来看。就应该把这些提倡发掘出来,其实在这些共同点上中西文化没有什么差异。

  最近我刚刚跑到希腊爱琴海那边去了,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觉得应该去希腊朝圣一下,给我很大的启发。希腊的那些房子啊,没有什么别的材料,就是石头,很厚的墙,由于天气很热,就刷成白色的,窗户很小,但是在蓝色的海洋,光秃秃的海上,这些白色非常耀眼,非常抗热,就是简单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希腊人独特的一个居住文化。难怪三千多年以前在希腊的建筑师提出来建筑的三大原则,适用,经济和美观。产生了他独特的居住文化。

  我觉得,今天来看一个社会,一个居住建设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五个基本的因素,第一个就是社会的意识,第二个是经济发展的水平,第三个科学技术材料的使用,第四个地域气候特色,第五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回顾我们走过来的路,我过去曾经把住宅分五代。从第一代基本的需求,就是一个有屋的时候,在有限资源底下,我们只能住一些很紧凑的房子,甚至于公用厨房厕所。而今天我们科技发展了,经济发展了,在同样地域气侯条件下,我们盖出御园这样的高品质的房子。所以我们判定一个居住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五个元素的。

  当今居住文化的特色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强调和谐,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建筑有一个和谐共处关系,怎么把个问题表达出来。第二个,我觉得我们追求物质空间的同时,还要强调精神空间,刚才两位教授都讲到这一点,第三个呢,这种居住文化要使我们感觉到生活在里面赏心悦目,心灵的宁静,能够安居乐业,这一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为了激发创造力。居住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像过去士大夫似的苏州园林那样,那只是为了休闲。我觉得我们既可以发掘传统的居住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不妨可以广泛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特色,加以融合。其实现在任何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建筑文化的发展,绝对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有发展,只有融合才有创新。

  我自己今天看了御园以后,我觉得他的总体布局也是很好的,而且0.68的容积率,能够做到在周围大环境底下有一个良好的中环境,室内的小环境也是不错的,这是很有成效的,而且用了很多西方建筑语言。从我自己来看,如果再演绎一点传统的建筑精髓在里面可能更好了,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

  当然,我们在演绎创新居住文化的时候,需要有一批带头的发展商,需要有一批像咱们房地产报这样一些高端的传媒去传播这些创新,当然也离不开我们这些做建筑师的在中间要发挥一个创造力。

  另外,借这个机会我还想说一个方面啊,我觉得在房地产业链中间,我们建筑师的地位最低了,而且现在收费是特别的低,如果从房地产的链条来看呢,这头是开发商,他们的

房价在上涨,承建商呢材料也在上涨,连猪肉价格都涨了,但是中间建筑师的费用在降低。曾经有一些建筑师只拿六块钱一平米,二十块钱一平米,三十块钱一平米,这只是成本价的百分之一。如果几万块一平米的房子,这是百分之一。我们要向发展商提出强烈的呼吁,我想借这个媒体呼吁一下啊,不是我个人要提高设计费,我是从行业来看的,建筑师太可怜了,这样怎么创造好的建筑品质,怎么完成历史付托我们的责任。外国建筑师的收费一般是造价的3%。包括水暖节能下来是5%到6%。如果是别墅这样的豪宅,他们是收8%到10%。所以,我觉得应该向御园这样的发展商学习,应该敢于给建筑师一些应该有的费用,让他们安心下来做好很多的创造。现在建筑师太不容易了,过去画几张图就可以了,现在要计算节能,有一系列强制法规要执行,要跑政府部门的报批,还有没完没了的修改,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设计联盟要向发展商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谢谢大家!

  王朝晖:大师说得非常好,我自己是设计师出身。我认为除了给设计师比较高的费用之外,还要尊重设计师。每一个开发项目会请到他合适的有才华的设计师这是一种幸运,但是不要做过于强势的甲方。我们绿城有两个甲级的建筑设计院,他们基本和我们集团是一起长大的。我认为是一起学习的过程,不完全是甲乙方的关系。我有的时候对设计师是比较迁就的,我自己老说自己是最佳甲方,为了追求更好的建筑效果,很多东西都是迁就设计师的。再次谢谢大师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