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铿:新东方主义的建筑初探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8:42 新浪房产 |
![]() 【主持人】感谢虞河岳先生的精采演讲,最后为大家做演讲的是本次活动的眼珠文化首席专家卢铿先生,希望他能用精彩的发言向大家展示他的风采。 【卢铿】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么一个非常特殊的会议。首先很抱歉,本来我应该全程参与,因为上午在廊坊参加每年5月18日举行的盛大招商会,上海一个大集团在廊坊签订了一个很大项目的框架协议,受河北省政府的邀请,我们去跟廊坊市政府合作开发一个80平方公里的新城。 【卢铿】今天有几件事情让我很感动,首先是今天的这个会议,这在文化界、建筑界是比较少有的,我感受到了主办者的良苦用心。另外在回来的路上,朱总派了一个司机接我,路上我与文化交流中心的司机聊天,我也很受感动,他跟我聊什么?他主动跟我聊,聊的是建筑文化,聊的是价值观,聊的是社会责任,我感觉到非常吃惊,由此可以想见我们的朱总他们公司的水准。 【卢铿】还有一个令我感动的是廊坊市的副市长王市长。为什么河北省邀请我们去参加这个大的项目呢?这是地方政府巨大的进步,他们不再是以前鞠躬尽力、杀鸡取卵的来做,他是希望与开发商、文化人联合起来把城市做的更有水准。我们在竞标填海工程时,当时竞标的有其他两家公司,都是非常大的企业,最后为什么上海实业得到了开发权呢?实际就是我们的文化理念。我非常赞同虞先生讲的,我们需要从欧洲城市建设和城市文脉的形成过程中,表现的那种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尊重。在廊坊也好,我们区域开发取得机会的最大法宝就是我们提出,要尊重我们产品、本土、民族、古典的传统,同时要打造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新的中国的时代建筑。 【卢铿】所以今天的题目是新东方主义的初探,这词不是我创造的,这是广东室内设计是写的一本书,书名叫《新东方主义》。我在去年香山的一个会议上,就是全国住宅产业商会下边的全国住宅设计联盟的成立大会上,当时有600多位建筑界、媒体界的朋友,我讲到新东方主义,我今天讲的内容跟那天大多数不一样。那天主要是讲为什么我们需要有中国建筑的现代风格。今天我想更多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就是我们怎么来实现新东方主义,或者中国建筑的现代风格问题。 【卢铿】在谈到新东方主义或者中国民族的现代风格问题时,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很简单,我们太需要这样做。我们看到北京将要建设一座奇形怪状的央视大厦,这受到很多人批评,尤其是清华大学的卢教授,非常反感,我至今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样的建筑在北京会被批准。它唯一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告诉你建筑能这样做,其余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可以在其他建筑用这样的符号,但是不能在代表媒体的大厦上用这样的符号。在首都北京有这样的建筑确实值得我们反省。 【卢铿】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一座城市在整体上考虑到一个城市是需要整体的、和谐的。刚才虞老师讲了很多欧洲城市,无一例外的是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城市风貌,但是在中国看不到一个。我是在上海工作,我一再认为,上海的城市管理是中国最高水平,我也认为上海的整个城市规划在中国也是最高水准,但是就在这么一座城市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状态。另外我听说,大概是1998年,北京举办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主办者为了怕外国建筑大师批评北京建筑,在精心设计他们到来的时间和路线,尽可能让建筑大师晚上到,然后绕路走,会议结束时间也是晚上,不让他们看到北京丑陋的建筑。这所有的原因是中国现在太需要研究这个课题。 【卢铿】我在一年时间看了很多书,我经常去书店,有讲古典的东西,有讲现代的东西,但是找不到一本探讨中国建筑的现代风格,这很令人遗憾,所以也就促使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个课题。什么叫新东方主义呢?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出现的无机多意的浪漫现象,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与你完美的融合,有机的结合。这是对新东方主义的很好的诠释。新东方主义是主张本土艺术精神的积极传承,而不是消极的传承,消极的传承是把古时候的东西照搬过来,比如四合院,比如小桥流水,完美照搬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新东方主义需要紧随时代审美的眼睛,可以与古今中外许多艺术相并存,它需要借助科学的创造,尊重原创,引领国际潮流,同样需要资本的关照,大家也提到了,需要开发商的关注。 【卢铿】大概一年多前,让我产生研究这个课题的动因是什么呢?就是我在给我们一个同事探讨中国建筑风格的问题时候,发现了我们觉得非常痛心的事情,就是共和国成立这么多年后我们没有了自己的风格,在整体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或者整个国家已经没有了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同时又是时尚的、现代的风格,已经没有了。但是中国现在每年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花了上万亿人民币,我们确实在进行着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甚至可以说惨绝人寰的破坏性的建设。“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上都是很痛心的,因为这一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 【卢铿】我在上海的时候通过反思,我把上海,或者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共同现象找出来,就是我们的城市里究竟有什么样的风格呢?大家可以看看一下的八种风格,一个是历史上留下的古迹,第二就是殖民时期留下的欧洲式的宫殿或者私人建筑。第三就是后现代建筑群。第四是仅几年来房地产热潮中直接拷贝过来的所谓原汁原味的欧洲或者北美建筑。第五种是在北京比较多的,穿西装,多少有一些欧式建筑的符号,但是在欧洲绝对看不到的不伦不类的风格。第六是受前苏联影响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可贵的,而且中国在大跃进时产生的一批建筑实际是沿用了前苏联的,所谓斯大林风格的建筑,很可贵,尽管已经成为过往的历史。第七,是比较现代,但没有任何民族特色和地方本土特色的风格。第八,是建国以来,历史上制造出来的没有任何风格的东西。 【卢铿】所有这些东西充斥在我们的城市当中,城市是个历史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许多新城市的建设同样没有人在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令人遗憾。综合以上风格,我们发现中国建筑本来具有独特的东方血统,已经在我们城市化运动当中被万国建筑博览会现象所取代,而且很多城市对万国建筑津津乐道,我们已经找不到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并且又是新的建筑风格。 【卢铿】“建筑在城市中不能独善其身,必须与环境配合、调和”,我觉得我们往后看的话,一旦我们的政府官员、建筑师、发展商都重视了这个问题的话,我们过几年或者几十年回头看今天的城市,会感觉到在我们的城市当中那些所谓的欧式建筑,会成为被人们批评的、文化的孤岛,很可悲。因为欧洲建筑需要历史背景,需要城市的文脉,需要规模。一个建筑或者一种建筑风格没有规模的时候一定很孤独的,而且最后是很可笑的。 【卢铿】建筑投资非常特点,它很大,形象很显著,历史久远,影响生活,并且不容易被改造,因为一建起来,要拆了非常艰难,尤其是现在。当老百姓都在拆迁问题上非常聪明的时候,城市的建筑要重新改造就显得更加困难。建筑同时又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容器,人类生命在起中延续。所以居住建筑最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没有整体风格的大建设将是一种危害历史的破坏性的因素。 【卢铿】我们作为城市的营造者,有几个使命,其中第一个使命我觉得要纠正王志纲先生提出的经营城市的这种观念,城市是不能被经营的,如果我们的官员都成了总经理,在经营这个城市,我想这个城市肯定会变成今天这种状态。我觉得最重要是让城市更加美丽,这种美丽是让人们过一种更加幸福的生活,同时让城市的风貌更加和谐。 【卢铿】鞠躬尽力的城市运动有可能让我们城市整体改观延后许多年,最后我们的子孙会骂我们,而且这个日子不长了。我觉得权利审美和政治审美严重的伤害着我们民族当代的浪漫主义情怀。所以政府的责任不应该是经营城市。第二使命是我们需要留下文脉和记忆,伯拉图曾经说过,“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他们想治疗身体,但是又不想治疗思想”,可是精神和身体是统一的,而思想是文化艺术,它们不可分开。今天有人骂我们,说CHINA说成是“拆”了,明清八井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人们在破坏自然界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自己。人们在欧洲能看到现代化城市,也可以看到非洲,像非洲乡村,中国乡村很多是出于难以入眼的状态,恰好看不到亚洲的中国。老庄曾经说过“各美其美”,我没有考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像宋教授说的“每个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色彩,是决定着此地的文化”。刚才展现的图片可以看到,基本一个城市一个颜色,不像中国,一个城市里面,对颜色几乎好像没有什么概念。在中国,我们的风格是乱的,色彩是乱的,很可悲。 【卢铿】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历史时期都应该在城市里留下印痕,所以每个城市也应该有自己的文脉,这是城市的气质和风貌的继承。无论叫不叫新东方主义,或是中国建筑的现代中国,都应该尊重传统和本土艺术,但要有所创新的,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是能够让国人感动得高级的建筑。同时它是以东方文明为基,故而有巨大的创造空间和影响力、渗透力。一年多前,曾经有一位朋友的朋友,是美国中年建筑师,他在听到我讲的这些观念以后,他当时有一种感觉,他说,我在美国还是有点名气和贡献的建筑师,但是我一直设计的是欧洲风格、美洲的风格或者现代的风格,我一直在彷徨,一直在迷茫,不知道我今后的建筑风格往哪走,后来听到这个观点后他非常兴奋,他觉得他找到了新的方向,而且这个方向是可以创造出无穷多的,能够给我祖国文脉相依存的艺术形态的东西,所以当时他非常激动。 【卢铿】中国的艺术毕竟有它数千年的文化功底。我曾经做过一个比较,把我所收集到的几百张图片,包括室内装饰、艺术品,还有传统的东西,把这些放在欧洲的东西,或者后现代、很前卫的东西相比,都是非常和谐的,我觉得很奇怪,这恰巧是我们东方文明大国的文化底蕴所形成的状态,同时中外艺术家打开了一个可以持续创造的时空。我觉得一个国家真要复兴的话,不是靠经济的复苏,最终一定要表现在文化、艺术上的成熟,或者是它的输出。我们一旦产生出新的,属于我们时代和我们民族新的艺术风格的时候,这种新的风格一定会借助于房地产等等走向国外。 【卢铿】我讲讲我个人对实现新东方的可能和看法。梁先生说过一句话,他到美国去拜赖特为师的时候,他说我是学习建筑理论的,但是赖特说,你回去吧,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这可以看出,国际大师对中国古典文明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或者是建筑大师的话。“我注重的是怎么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表达传统,并且使传统的东西赋有时代意义”。 【卢铿】我们曾经看到,我们中国在明朝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年代,当时中国GDP折算下来已经相当于全球的三分之一,那时候是我们经济、文化比较强盛的时候,包括唐朝,后来由于殖民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在走下坡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在崛起,中国人也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口号,但是我觉得最终一定要归咎于文化艺术的崛起。许多理论家都在研究,再关注中国和印度两个人口大国,这已经是不争的现象,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得我们有这个信念看得到,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的GDP会很快的赶过德国、日本,甚至达到美国的水准,有可能。比如2020年左右,中国GDP有可能超过日本,如果以现在的速度发展,2040年也许会向美国靠拢。那时候跟他们比是文化艺术的久远和我们的输出。文化总是在交流中产生和存在、成长的,万变不离其宗。 【卢铿】当一个国家的文化、文明、艺术有久远的历史底蕴和功底的时候,这个国家一定会在某个时候表现出它的旗帜来,就像不久前我们吴主席在耶鲁大学讲话一样,那天我很认真的听了,我觉得他表达了一个大国首脑的气质。实际那堂课是用中国古文学哲学给美国人上课,我觉得非常过瘾。新东方主义应该是一种原创艺术的、非常丰富的宝库。我们中国古典哲学、艺术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儒家重人伦,道家崇尚自然。佛家追求浪漫的感觉。这是我们产生新的建筑和民族艺术的一些基础。美学大师李哲后说过一句话,“我们怎么来体现充满技巧的东方审美呢”。我们可以从一些成语中得到很多体会。我觉得成语西方人未必都能充分的理解。 【卢铿】我们在设计建筑和设计其他艺术品时,也都可以用那些作为基础来看。世界上曾经有六支原生的建筑体系,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美洲等的建筑,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居住文化中感受到,从古文中就可以体会到,很早以前我们超越西方的。中国建筑由很多很多文化组成,所有这些文化构成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诠释图,我们应该积极传承我们传统的、本土的、民族的东西。“不要只把看得见的东西看成传统观”,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恰好是我们需要通过特殊的手法来表达的。“要尊重传统,但是要把传统的东西要加以区别”,西班牙批评家说过,“对传统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打破概念”,就是打破概念重新组成,把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技术、技巧结合。 【卢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一些失败的规划,上海的世纪大道,道路太宽,缺乏人性化,而且破坏了中国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来了个45度角。我上次在彼得堡开发一个新城,我们也看到,那里建筑尺度非常好,跟欧洲城市也相当接近,但是在彼得堡新区也可以看到斯大林时代很宽阔的大街,结果我们发现很不和谐的是,这么宽的大街两边都是商店,很难经营。上海南京路尺度就很好。但是在世纪大道两边经营就很困难。北京也有个平安大道,很宽阔,可能当时领导希望在这道上表达我们民族的东西,结果把一些老北京的建筑机械得放在这条大街两侧,结果现在很尴尬。因为没有停车场,房子又不大,建筑尺度都不好。它的感觉就不如西长安街的银行建筑,那些银行建筑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大多数的设计思想与古典的传统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了,它比平安大道更周到。 【卢铿】我这里有一些图片,这包括日本、中国,在我们民族兼硃重,如果加入时尚建筑元素,生存能力会更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跳过。 【卢铿】我们完全可以用时尚的手法来演绎经典的古典的东西。西方人说过“真正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本质是运动的不是禁止的,传统应当推动人们不断的前进”。这使我们想起我第一次去苏州,我看到苏州园林很美,但是我有一种想法,苏州园林毕竟是那个时代的地主或者达官贵人,请了那个时候的工匠做的历史美景,用今天的审美观念来看,我觉得只是值得欣赏的,值得品位的一种古典的美,是基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已经有距离了。对于这样的园林应该保护它,但是不应该太多复制它。我们在上海一万亩的大区域里开发时,我们准备做大型园林,就是用现代的手段去开发一个江南水乡小城,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卢铿】我们跳过这些图片,“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的来源、灵魂的东西都是稳的”,被民族长期接受的美一定是深藏在我们内心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可宝贵的美正是我们民族的美,一种历史感、乡土情,能够扬古风,这种美正是我们的期待。中国的建筑形式已经出来了,比如上海的经贸大厦,建筑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很少听到对它的批评。设计者是美国的SOM机构,最早念头是产生于一位华裔,他说在中国上海我们要建一个最高楼,一定要用中国的语言去演绎它。这句话受到建筑师的尊重,最后发现,中国大部分建筑是木头,保留不下来,西方建筑是石头,所以保留的比较多,他们发现,中国的建筑中,唯有一个东西很高,就是塔。 【卢铿】我听说中国的《天鹅湖》杂技放到了天鹅湖之乡,结果场场爆满,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另外我看到一些剧,《霸王别姬》等,都很好。我也关注到近三年中,几乎突然出现了一大批所谓中式建筑,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贵的情况。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我能找到的这些案例都有一个规律,它们基本是处在经济发达地区,都是由一些比较强的开发商,或者关注文化开发商开发的,而且都是在最近两三年当中突然出现,而且有规模的出现,这也是非常好的文化现象,这证明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官员和我们的发展商逐渐在关注这么一个神圣的话题。我认为新东方主义,或者中国现代的艺术思想将成为中国人艺术创造的必然纽带。 【卢铿】“有一股力量在抗拒那些不够真诚的国际形势,转而与地方传统相结合”,我觉得古典主义代表着是公正,文艺复兴代表着浪漫,我觉得新的中国现代的艺术思想带给人们的是融合,也就是当今人类世界最珍贵的一种精神。今天我注意到了会标,尽管从审美的角度不够美,但是代表着一种精神。在两片蓝瓦上有一片红瓦,我们假想蓝瓦是我们的传统,红瓦是引进的当代艺术思想,产生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我觉得未来的中国一定要成为一个艺术的中心、文化的中心、哲学的中心,谢谢! 【主持人】感谢各位专家的精采演讲,让我们最后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四位专家为我们带来的精采演讲。让我们也预祝2006世界百年建筑经典·中国创意年能够成功开展,今天下午的全部活动圆满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各位来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