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启浩:健康住宅应用技术是健康住宅的支撑点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16:21 新浪房产 | |||||||||
![]() 2004年4月22日上午,首届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论坛于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开幕。建设部及相关部门领导莅临会场,与来自全国地产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进程的大计。下面是国家住宅工程中心顾启浩先生发言。 顾启浩:各位专家、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健康住宅。我今天下午的发言主要是谈健康住宅建设应用技术的思路和对策,也可以说每个代表手上拿得
健康住宅的应用技术是健康住宅的支撑点,我们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里面,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建立三大体系,也就是说要建立健康的住宅技术体系和健康住宅的建设体系和评估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建立来贯彻我们健康住宅建设的理念,来实践我们健康住宅的使命。 那么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第一是健康住宅的评估体系,我们在技术要点中明确提出来,力求做到指标明确,操作性强,使居住者的健康能够免受负面的影响,把已经知道的或者可能对居住的影响健康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二是健康住宅的技术体系,要保证健康住宅的实施和落实;第三是健康住宅的应用体系,通过健康住宅的建设进行应用和整合,形成健康住宅的建设方案,能够以最少的造价提供优良健康品质的住宅。所以对这三个体系,通过这样的解说可以了解到这三个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而由于系统应用技术组成的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应该说是它的支撑点。那么,落实健康住宅的数量指标没法保证,也不能利用集成和整合成功,我们说了健康住宅建设化。所以,由这里出发就可以明确健康住宅的应用技术应该是健康技术的支撑点。 怎么样建立健康住宅的技术体系,我们认为应该以开放的观点,创新的精神来建立我们健康住宅的技术体系,所谓开放的观念和创新的建设去出发,我们对应用技术提了四点要求,怎么样来学习,一个是我们很明确健康住宅的技术体系要求构建健康住宅的基础,就是说我们建立这个体系不是单纯靠科研单位完成的,要求参与健康住宅的各方面的专家和单位共同努力,共同携手建设健康住宅的技术体系。另外,我们认为住宅的健康影响因素,涉及面比较广,而且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理解,还有一些因素我们没有认识到,必须要开放的观念、创新的精神联合各方面的健康住宅建设,才能保证我们建立的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具有高水平,才能加速我们建立的过程以及进程。所以从这里面来讲,我们应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也要联合各方面、各个学科的专家,包括建筑学、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社会学、生活行为学各方面的学科共同携起手来,我们即要硬件科学方面的影响,也要重视软科学方面的研究。另外我们要注重实践,科研单位和开发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生产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检测单位共同来协作,通过试点的实践来进行总结,不断充实和调整我们健康住宅的基础知识。 第二,我们健康住宅建设应用技术的发布,标志是健康住宅技术体系的建立工作的启动。那么应用技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提出了要总的考虑健康住宅应用技术的基本原则。在这里我提出来四性,就是有效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成套性,根据这四性综合考虑我们选择健康住宅的应用技术。 第一,有效性,从提升健康要素的角度,这个技术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成果。 第二,应用技术,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是健康应用方面的技术我们进行研究和开发。所以第一就是衡量他的有效性。还要衡量先进性,就是在环境发展的条件下,依据技术的性能来确认技术的先进性的成果。 第三,适用性,依据地域气侯特征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确认技术的使用成果,另外技术和经济技术、和地方经济双方、其他社会双方是相关的。这个适用性在这个地方可能适用,在某一个地区可能不适用。 第四,成套性,我们要做到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配套,施工的器具要配套,施工和技术文件要配套,达到成套性的要求,技术才有利于推广。所以我们从这四个角度进行衡量和取舍健康住宅的应用技术。 我们说这次发布的应用技术,说明我们建立健康住宅技术体系的启动,这次启动的工作重点放在广大居住者反映强烈的住宅印象书,所以这里选进去的技术初步选定为70项,大概有这么几个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我们通过应用技术提供住区规划的科学性,根据这个要求我们选进去的有这么几个项目,一个是住区风环境优化,涉及这项技术是利用模拟计算的软件提供可实施性的模拟结果保证住区的风环境的质量,改善住区的空气环境。 第二,就是热分析软件技术,我们通过采用日照间距,这考虑太阳方位的做法,通过这样的技术也可以保证热标准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第三,提出住区的防噪规划,里面的重点是提倡利用声音的隐秘效应,综合安排噪声的干扰源。 另外,我们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注重社区空气环境,其中有自然公共设施通风系统,这是改善室内空气的基本对称性,对建设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另外,除了污染防治以外,采用排烟道,厨房是污染源最集中的地方,这里面提供污染措施以及各项指标,特别是对排烟道方面提出了措施。此外在卫生间方面也做了防控措施,并提出了卫生间的评价标准的措施,这样有利于采用相应的通风措施,还选择了装修污染的总的措施,因为这是住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措施,而一次装修、二次专修普遍的情况下,我们要通过总的措施有利于控制住宅装修污染,也利于消除室内的污染。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静能的基础上改善热环境,我们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其中有泡沫、塑料板等等技术,把国内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选择进去。 建造上也注意提供创造安全的技术环境,这里选进去的有隔声舱和隔声系统的应用,减去声音的干扰。提高用水、节约用水、改善水环境。其中就要改善水的应用,除了在管道、卫生间下水道以及厨位管道的阴位设置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根本了杜绝漏水的问题,此外提出了污水处理系统以及人工生态水的处理,为用水实现科学的发展,为改善住区生态环境提供了有效的环境。 最后,我们想今后应该加强什么工作?我们有这么三点认识:第一,现有的技术还需要有一个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使它成为健康住宅的成套体系,带动相关的材料。也就是说我们上面介绍的这些技术中,里面还有有待于提高和完善的过程。第二,引进的先进技术需要消化吸收,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促进新的技术战略的形成,这个领域里也介绍一些国外引进来的技术,需要通过我们的实践进行消化和吸收,我们需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第三,我们要改变社会环境是软健康的环境,加强软科学的研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另外,谈谈推动健康住宅决心与发展,我们认为已经加强这三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促进健康住宅的社区环境,在技术要点中提出要提倡一级化的水平,就是说把我们提升的健康要素和公共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些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融合在一起,寻求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做到以最低的造价建造高质量的项目。 第二,要建立健康材料,我们要为健康住宅建设提供丰富的技术,推动住宅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新的技术增长。 第三,我们认为,要引导健康消费意识。以科技数据为基础,积极宣传居住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居住者正面和负面健康的影响,引起住宅市场向民间发展。按照我们的计划,今年下半年我们要编写《居住与健康》的书。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