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不会左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 |||||||||
---|---|---|---|---|---|---|---|---|---|
http://house.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08:48 京华时报 | |||||||||
炒房遭遇阻击战(背景) 3年前,当温州人浩浩荡荡进军杭州、上海等地,如买菜般“吃”下一栋栋商品房时,人们纷纷以羡慕的口吻赞叹温州人“有眼光、有实力”;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还亲自布置接待方案。不料时过境迁,对“温州购房团”的斥责挞伐之声如今却不绝于耳。
据《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为遏止楼市炒号炒楼,上海市政府日前出台措施加以限制。同时,上海市商品房销售网上备案登记系统日前也已开通,全市新建商品房的预售和销售都将纳入这一系统,并上网公布。实施网上备案和登记后,每个房产项目的两个数据将被强行公布,即销售速度、换手率。 另据报道,近日,温州的地方媒体已接到上级部门的电话通知,将不再组织购房团到各地购房。 政府应不断制造投资机会(分析) 温州购房团到底有没有强大到左右我国房产走势的功效?长期从事房地产市场研究的南都集团董事长周庆治直言不讳地指出:相对于我国巨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温州人投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无异于九牛一毛。温州购房团的资金只能起到激活市场的作用,不可能左右市场。而对于外界有关温州人“投入千亿元炒房”的传言,记者近日连续走访了温州、上海等地的房产部门、中介机构和购房者,发现此数据纯属以讹传讹,源于猜测。 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构成上海房价持续攀升的主要因素是地产价格的上涨,而不是温州人“炒房”的结果,上海房产价格中地价因素占五成以上。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留下了许多创举。此次“温州购房团”现象再次给人们上了一堂市场经济课。中国超然不动产营销机构董事长吴昊说:“温州人捕捉商机的本领值得人们学习。” 许多研究者认为,温州人在大规模购房行动中,的确利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链条中的一些缝隙。“但这些缝隙不是温州人挖出来的,而是本身具有的。”温州市政府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可以运用“无形的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但没有理由以行政手段打压温州人的市场行为;而且,聪明的政府应该是不断制造投资机会,以吸引资金的到来。 商机是要靠发现的。同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什么温州人会不断捕捉新商机,而许多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呢?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捕捉商机的本领提高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才会更加繁荣。 据新华社4月8日电 房价上涨的基本原因是供给不足(直评) 看待温州民间资金和民间财富的投向,必须要有“大资金观”和“大财富观”。由此着眼,温州资金和温州财富都属于全中国的可用民间资金和民间财富,不论投向哪里,它都会增加全社会的总福利。不仅如此,作为客观上起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诸媒体,也应该多从此处着眼。 回头再说各城市的房价都在涨,有的城市甚至涨到老百姓意见纷纷的程度。表面上看,炒楼(其实应该叫投资楼市)是诱因之一。这一点不该否认,但人们又无法确切统计其中的“权重”———这个诱因在涨价因素中的分量。如果我们都认同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涨落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之一,那么,凡是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其基本原因一定是供给不足。 因此,要使房价回落,最根本的措施只需一条,即从源头环节增加新建楼盘的土地供给。只要土地是限量供给的,各地出台的其他调控措施,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地方政府心里也透亮着呢。 至于房价上涨导致低收入群体无法改善基本住房条件的社会焦点、难点问题,企图通过行政手段控制楼市价格走向的努力,纯属徒劳无益。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效仿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一方面放开楼市,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由地方财政埋单的廉租房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居者有产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4月6日文/鲁宁 从“以楼市带动城市”的思路中退出(纵论) 两三年来,“炒房团”南征北战、纵横市场,转手过多少楼盘,创造了多少产值、利润,到如今,这最烫手的“盘子”,却落在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手里。 各色人等都眼巴巴地看着地方政府:担心房价“虚火”烧了自家保险箱的金融机构,要求政府干预;等着“炒房团”抬高房价的房地产商,希望政府“沉默是金”;还没买房的消费者,呼吁政府维护市场公平;手中有房、待机抛售的二房东,不满政府“越俎代庖”。政策杠杆如何倾斜,颇费思量。 按说,房价涨跌、房屋买卖是市场行为,政府不该“指手画脚”。但是,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光是土地资源的批租、拍卖,政府就举足轻重。一波又一波的“炒房热”与各地政府加紧城市开发、旧城改造,以楼市带动新城区的人气和地气,都有很大关系。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导向和行政行为,确实不自觉地将地方政府捆绑到房地产企业的“战车”上。 深陷“炒房热”中的政府,当如何全身而退?最要紧的是,地方政府要从“以楼市带动城市”的简单城市化思维中退出。城市的强大不在于人口多、地域广、规模大,而在于有特点:产业、规划、文化的特点。精心经营自己的特点,使之具有别的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就会繁荣,就有人气。从“以楼市带动城市”的思路中退出,也就很容易从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干预中退出,站在客观的角度,平衡社会各方利益需求。 这种平衡不是直接下达“不许温州‘炒房团’进入房展会”、“不许媒体组织‘购房团’”之类的行政命令,也不仅是出台“期房限炒”、增加购房审批程序一类“玉石俱焚”的办法,而是要在市场外“旁敲侧击”。比如上海的做法:适度控制中心城区拆迁总量;大力推进配套商品房建设;降低上市预售标准,等等。同时,也包括完善市场监控措施,避免因制度缺陷而给恶意炒房者有可乘之机。 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炒房团”考验政府的,不仅仅是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还有城市经营管理的水平。 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4月9日文/郝洪 |